國家收入的分配
(2)①保證財政大力支持基礎設施和工程的建設,通過對財政收支水平的調控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增長,可以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②增加對行政管理和國防的財政支出,保證國家職能的行使和國家政權的鞏固,可以為人民安居樂業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③通過財政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可以為人民創造安寧、和諧的生活環境。④通過財政實現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人民生活,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實行穩健財政政策是財政政策的重大轉型,是中央基于對宏觀經濟形勢的高度把握所作出的明智決定。
實踐表明,經濟和財政運行的實際狀況是積極財政政策退出的真正決定力量。1998年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是為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以擴大內需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從1998年到XX年,7年間我國累計發行長期建設國債9100億元,這部分國債拉動形成的投資總規模為5萬億元左右,每年拉動gdp增長1.5到2個百分點。過去7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對于抵御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化解國民經濟運行周期低迷階段的種種壓力,保持經濟社會平穩發展,起了顯著的作用。但隨著XX年中國國民經濟由相對低迷逐漸走向穩定高漲,gdp增長速度跨入9%以上的區間,并在XX年一季度繼續高攀9.7%,經濟進入了新一輪擴展期,人們對于投資過旺、經濟偏熱的關注迅速上升。另一方面,財政自身的風險也迅速加大。目前我國已經累積了2萬多億元的國債規模,特別是近3年來赤字規模連續3年突破3000億元,XX年及XX年財政赤字連續兩年達到3198億元,創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高值。在這種背景下把積極的財政政策調整為穩健的財政政策,既可以緩和經濟偏熱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又可以防范財政風險,可謂正當其時。
穩健財政政策的基本涵義
筆者認為,穩健財政政策的基本涵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穩健財政政策要配合宏觀調控,不給經濟帶來擴張性的影響。針對XX年以來我國部分行業出現的投資過熱,中央銀行采取了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利率等一系列手段控制銀行信貸的過快增長,迄今為止宏觀調控已經取得明顯效果,但是宏觀調控的微觀基礎并不穩固。為鞏固宏觀調控的基礎,穩健財政政策要適當控制和減少長期建設國債和財政赤字的規模,避免給經濟帶來擴張性的效應。同時,曾在通貨緊縮背景下充當宏觀調控主角的財政政策,將讓位于貨幣政策,在這一輪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風險的宏觀調控中甘當配角。
2、穩健財政政策要突出其結構調整功能。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一般是總量控制不一樣,在中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宏觀調控政策要為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的長期持續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因此,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既包括總量控制又包括結構調整。XX年我國財政政策的調整,一方面要體現總量適度調整,另一方面又要引導產業結構優化,既要防止經濟總體過熱,又要切實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穩健財政政策的這種結構調整功能,一般可通過合理的稅制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