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復習教案
師:糧食產量高低對我們重要嗎?生:重要。因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而糧食是基礎的基礎。師:表一與表二有沒有內在聯系呢?生:有,正是由于我國耕地面積銳減,才使糧食產量下降。師:那么材料三的漫畫,表明了什么問題呢?學生丙:隨著人口的增長,對資源的消耗越來越大,特別是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形勢更加嚴峻。師:上述材料分別反映了我國農業面臨的三個方面問題。(投影依次出現)1、技術裝備與勞動生產率低,基礎設施薄弱,抗災能力差2、農產品供給尤其是糧食供給始終處于基本平衡但偏緊的狀態。3、可耕地少,人口多,農業資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低水平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注:“最大制約因素”突出顯示,后點出)師:事實上,農業面臨的具體問題還很多,如農產品結構不合理,低價賣難,許多地方自然條件差,有機器也用不上。農民生活普遍很苦,負擔重,農民的孩子上學費用高,很困難。師:可見,我國農業形勢嚴峻(投影)。因此必須鞏固農業基礎地位,這是一個關系重大的問題。(投影)農業的基礎地位是否牢固,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會的安定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是關系到我國在國際競爭中能否保持獨立自主地位的大問題。師:那么如何解決我國農業面臨的困難,農業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請同學們結合剛才的背景材料來討論第3個問題:從農業角度談談怎樣才能讓中國經濟這個巨人跑起來?(投影)學生甲:靠政策。要繼續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等。“政策穩,人心才穩,農業才能穩。中央連續出臺農業問題的“一號文件”,xx屆五中全會把農業作為重中之重就是為了讓農民吃上定心丸,放開手腳干革命。學生乙:靠科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用科技發展農業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就要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民素質,讓農民充足電,練好內功,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學生丙:靠投入。一方面要加大資金投入,用于水利、灌溉等基礎設施及大江、大河等水利工程建設、加快鄉村道路建設、加強人畜共患的疾病的防治等。另一方面要增加物質投入,加大農藥、化肥等物資的供應及價格補貼等。學生丁:靠產業化。在市場化的今天,單個農戶無力抵御市場大風險,要把農、科、教結合起來,把農業的產前、產中及產后服務連成一體(利益共同體),把生產、加工和銷售結合起來。師:同學們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概括如下(投影依次突出顯示:“前提”、“關鍵”、“基礎”、“保證”。)(略)關于產業化經營(投影)管理的企業化
服務的社會化
經營的一體化
布局的區域化
生產的專業化
小農戶
大市場
農、科、教
產、供、銷
農業產業化經營師:以上關于農業發展四個方面具體措施可以說都是為一個根本出路服務,即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道路服務的。(投影根本出路)(略)師:為什么要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引導學生分別從我國資源形勢,人民生活質量、國際競爭以及農產品品質等方面加以分析)[投影]單項選擇:一、進入XX年,江蘇省宣布了“從今年起全面取消農業稅”,由于種糧可以減免農業稅,并且還有補貼等優惠政策,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非常高。據此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