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復習教案
1、材料表明,發展農業
a.必須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b.必須增加人力、物力、財力投入
c.關鍵是發展農業科學技術d.必須制定有利于農業發展的政策
2、種糧是能夠產生一定效益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較大的規模和科學種田技術。這反映了發展高效農業 ①必須實行規模經營,向規模要效益②應大力提高農業科技的貢獻率③要盡可能擴大生產規模,規模愈大愈好④需要加大農業投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二、被譽為我國農民的“三個偉大創造”的是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②農業產業化 ③鄉鎮企業 ④農村城鎮化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師:逐題分析。引出鄉鎮企業是我國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投影)(略)[本課小結](投影) 國民經濟基礎
仍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
農業
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
走兩高、一優、生態、安全農業道路[鞏固練習](投影)材料一:我國城鄉居民生活的有關數據
年 份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較上年增長
農民人均純收入
較上年增長
1997年
5160元
3.4%
2090元
4.6%
XX年
8472元
9.0%
2622元
4.3%
XX年
9422元
7.7%
2936元
6.8%
注:①從1997年到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幅連續7年沒有一年超過5%,僅相當于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平均增長幅度的一半。②XX年1月,中央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提出了一系列增加農民收入的具體政策措施。材料二:我國糧食生產的有關數據
年 份
1999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總產量
5.08億噸
4.63億噸
4.53億噸
4.57億噸
4.31億噸
4.70億噸
注:因亂占濫用耕地,我國耕地面積近7年減少了1億畝。目前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有1.43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材料三:XX年1月,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強調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切實抓緊抓好。(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2)聯系材料一、材料二,說明材料三“提高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意義和途徑。師:首先進行學法指導:圖表題解答注意幾個看,即“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及整體看”。然后讓三名學生逐一回答,再顯示答題要點。)參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1997-XX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多年增長緩慢。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XX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斷擴大。材料二反映:1999-XX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XX年我國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這一趨勢得以扭轉。但因耕地的減少,我國糧食生產形勢依然嚴峻。(2)意義:有利于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有利于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有利于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統籌城鄉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