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5
——探究活動四,用ppt展示:有關三角形內角和小于、大于180度的科學發現的材料。
設問:新的科學發現是否表明歐幾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是什么原因使人們認識到歐幾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這又說明了什么? 教師適時引導、點撥,歸納。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都是相對于特定的范圍和過程來說的,都是具體的歷史的。超出了這一條件和范圍,真理再向前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也會成謬誤的。所以真理和謬誤相伴而行,我們不用怕犯錯誤,怕的是不能正確對待錯誤。 閱讀課文,聯系舊知思考問題,探究問題,討論交流和回答問題。 以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學習,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沿著問題思路獲得探究結果: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創設情境6
——探究活動五,播放flash:關于人與自然的環保教育材料。
設問: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為什么? 適時引導、點撥、歸納,滲透德育,形成理念。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實踐是不斷向前推進的,人的認識也在不斷向前發展,人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也是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們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觀賞動畫鏡頭。讀課文,聯系舊知思考問題。分組討論交流。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小組之間評價。 用新鮮的手段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將課堂的學習與社會和生活的實際有機聯系起來。通過學習探究,形成理念,并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進全面升華。同時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熱愛自然的情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
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是學習探究有關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的內容,首先強調了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然后講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最后得出結論: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應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動手做好相關的筆記。 簡化內容,重溫知識,強調重點。
鞏固新知 出示練習題,評講習題,進行方法指導。 討論完成練習 檢驗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情況。
拓展與延伸 播放歌曲《紅日》,出示拓展題(作為課后作業)(見附錄) 輕松、動情地聽音樂,產生共鳴。 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鞏固重點,訓練學生做開放試題的能力,這也是新課程的命題方向。
七、教學小結與反思
1、整節課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都能做到六動:動眼看、動口議、動情讀、動耳聽、動腦思、動手做,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
2、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整堂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課堂討論熱烈,交流廣泛,思維活躍,學生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
3、在探究活動中,反映出學生的素質差異較大,以后要多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要對他們持開放式的評價態度。
4、本節課的容量偏大,需要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
5、存在的困惑:一是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是不是“熱熱鬧鬧”就好呢?我個人認為探究式的教學必須立足于課堂,不能讓學生去打消耗戰,必須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關鍵是創設好情境,設置好探究的問題。二是在學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學習的舞臺上,我們怎樣來照顧和扶持弱者?是強弱搭配好,還是強弱分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