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三單元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學設計
一、 課標要求:“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課標解析:
1、 本條“標準”旨在學習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本條“課標”要求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深刻認識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并且進一步以歷史發展的觀點看待自然資源數量、質量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另外應注意滲透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的觀點。
二、 教學內容分析:
以往的高中地理舊教材要么先系統講述資源的狀況,再分述各種自然資源的情況;要么把各自然資源的知識穿插到某些章節,再系統講述自然資源的知識。
本節教材主要介紹水資源的概念、水資源的分布、水資源與人類社會、合理利用水資源等幾個問題。教材對水資源的概念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作了解釋。水資源分布突出的特點是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教材從各大洲到中國,按多年平均徑流量作了詳細的分析和比較,并指出,造成這種地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空間分布不均。水資源與人類社會主要解釋水資源的數量、質量對地區經濟活動的影響,以及生產力水平對這種作用的影響;為此部分內容穿插實例和插圖,幫助理解。教材最后強調,世界和我國都有供水情況日益緊張的趨勢,要注意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人們采取多種措施,力圖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促進水資源的持續利用;教材安排活動題讓學生討論。三、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對水資源接觸不少,有一定的了解,對水資源時空分布也不難理解。但水資源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了解不多,必須重點講解;另外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還沒有形成綜合利用的思想。
四、 教學目標:
1、 了解水資源的概念以及衡量水資源的具體指標。
2、 學會運用圖表資料說明全球和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
3、 通過閱讀圖片,了解人類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利用水資源的數量、質量情況;
4、 通過閱讀有關資料和圖片,分析常見的人類利用水資源的情況,理解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意義;
5、 樹立珍惜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懂得基本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策略;
6、 通過收集資料分析水資源狀況,學會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手段收集地理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應用于學習過程。
五、 教學策略:
閱讀、分析圖片方法;結合實例分析、討論方法理解不同生產力水平下,水資源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影響;通過討論方式,使學生懂得合理利用水資源的途徑。
六、 教學過程:
引入:今年,特別是入秋以來,我們從化市的鄉鎮普遍出現農田干裂,農作物減產,農民打井抽水灌溉的情景。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氣候干旱,缺水)除氣候干旱造成從化的缺水外,還有什么原因造成水短缺?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這節課我們來討論這些問題。
(一)水資源及其分布
復習自然資源的概念和分類,引入水資源的概念。
提問:目前人類較易利用的淡水資源是什么?(河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再問:河水補給主要是什么?湖泊水、淺層地下水的補給又是什么?(都是大氣降水)
承轉:由此看出大氣降水量影響水資源的多少,由于降水量有時空的差異,導致水資源也有時空分布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