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學設計
第三節
一、課標以及課標分析
1、課標要求: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2、課標分解:①什么是水資源?衡量水資源豐歉程度的標準是什么?②世界和我國的水資源的時空分布?③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各怎樣影響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④水資源數量、質量如何對人類的生產活動產生影響⑤如何從開源、節流兩個方面來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水資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資源的具體指標。
②運用圖表說明我國和世界水資源時空分布特征。
③說明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意義。
④了解水資源面臨的問題和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閱讀有關資料和圖片,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②通過案例分析和活動設計,培養學生思維方式,挖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的求知精神。
③通過開展小組合作作業,倡導合作探究和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樹立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觀點。
②增強學生水資源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資源觀,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
難點: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水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學法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手段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按學習小組分6人一組,共10組。
2、預習教材內容,按課本的活動和案例要求,由小組集體討論的方式,試得出答案。
3、搜集陳埭水資源狀況(水資源問題、如何解決等)。
(二)新課導入:
用一張圖片引入本節課的內容(沒有水就不能“活”)
(三)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 水資源及其分布
水資源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居住的星球有液態水的存在。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那么什么是水資源呢?請同學閱讀書本上的第一部分內容,然后談談你對水資源的理解。
學生回答:廣義上的水資源是指水圈內的水量總體;狹義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
問:這些淡水資源是不是全部能為人類所利用呢?
答:目前人類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教師總結:可見,陸地上的淡水資源本來就比較有限,加上這些淡水資源并不能全部為人類所開發利用,所以,“水的星球”實際上嚴重缺水。那么這些水資源是如何分布的呢?如何判斷一個地方水資源的豐歉程度?請同學接著看第一部分的內容,稍后進行搶答。
一、判斷題
(1)影響水資源數量的因素是徑流量。(錯,降水量和蒸發量)
(2)判斷正誤:衡量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水資源豐歉程度的指標:多年平均降水總量。(錯,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3)判斷正誤:降水量大、水資源活躍的地區,水資源豐富;降水量少、水循環不活躍,水資源貧乏。(對)
二、讀《世界各大洲的水資源》圖搶答:
(1)從大洲看,哪個大洲最多?哪個大洲次之?最少的是哪個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