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三單元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水資源豐富:降水量大,水循環活躍地區
水資源缺乏:降水量小,水循環不活躍地區
承接:由于人類利用的水資源主要是徑流,而多年平均徑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發量,因此衡量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水資源豐歉程度標志是多年平均徑流量。
讀p66圖3?11“ 世界各大洲的水資源” 回答:
(1) 降水量多是哪些大洲?最少是哪個大洲?
(2) 徑流量大是哪些大洲?最少是哪個大洲?
(3) 為什么世界不同地區水資源不同?(降水量時空差異)
(4) 我國水資源分布上有什么特點?
承轉:由于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因此水資源對人類社會發展影響很大。
(二) 水資源與人類社會
1、 水資源的數量影響經濟活動規模的大小
出示“中國地形圖”,分析對比南方、北方氣候、河流、地形、農產品、交通方式的差異
南方
北方
氣候
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降水量多
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溫,降水量少
河流
河網密布,流量大,流程長,支流眾多
河網較少,流量小,支流少
地形
河流中下游平原、三角洲地勢平坦
平坦
農產品
著名水稻產區,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區
小麥產區
水路運輸
內河航運發達
不發達
2、 水資源的質量 影響經濟活動的效益
例如:從化云臺山礦泉水廠位于水源充足,水質好的地方,降低開采成本,產品質量好,每瓶價格只需1元左右的亞洲礦泉水,但經濟效益高
討論:除水資源外,其它的自然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是否也有這樣的影響?(有)
承轉:在一定的生產力水平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及其開發利用程度,會對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但是在不同的生產力條件下,水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社會影響是不同的。
讀p67圖3?12 “水資源利用的進步”回答:
(1) 多年前,羅馬人用輸水渠,引用地表水發展農業生產,農業生產靠近哪里發展?(沿河湖地區)
(2) 1870年美國大平原的移民利用哪些水體發展農業生產,生產規模有什么變化?農業生產分布向哪里發展?(地表水、地下水;變大;有豐富地下水的地區)
(3) 20世紀50年代以來,海水淡化技術發展使人類生產活動的范圍擴展到哪里?(水資源缺乏但又靠近海岸的地區)
(4) 人類利用其它的自然資源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呢?
小結:在科技較落后的時代,人類生產活動主要是靠近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隨著科技的發展,拓展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人類生產在沒有自然資源的地區同樣得到發展。
課堂討論:p68活動題 我國西北地區與以色列比較,有哪些要借鑒的經驗?
承轉: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對自然資源利用的廣度和深度擴大了。隨著人口持續增長,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水資源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呢?
(三) 合理利用水資源
1、 水資源利用現狀
(1) 需水量增長速度超過可供求量增長速度
案例2 咸海的憂慮
(2) 浪費與水污染嚴重
投影:過程與方法p72-73事件,回答1— 4小題
承接:面對水資源危機使人們意識到只有科學用水,合理用水,才能促進水資源的持續利用,才能促進社會持續發展。為此人們主要采取了開源和節流兩方面:
2、 合理利用水資源措施
(1) 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