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發展 教案示例2
(講述)請大家閱讀教材中的“廣西宜州市楊家屯農民調整農業結構見成效”。
(講述)從我國農業產值構成圖中可以看出,林業和漁業所占比例太小,顯然是不合理的,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 (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業)
(提問)大家想的辦法很好,但如何保證既能提高種植業單位面積產量,又能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業?請學生思考回答(科技興農)。
(提問)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農業會產生哪些深刻的影響呢?
(課件展示)農業機械化、噴灌、農業機器人、大棚種植等的圖片及錄像
請學生閱讀“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閱讀材料
(講述)科技興農的結果,加快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講述)農業現代化,不只是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只是農業現代化的一個方面,農業現代化是指從育種到農產品推向市場,從生產到組織、管理的全面現代化。到現在為止,我國農村的大部分地區,仍在采用以手工作業為主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離農業的現代化還相去甚遠。
(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當地農業生產使用了哪些農具?其中有哪些是現代農業機械?(除了農具外,其他如育秧、灌溉方式、管理方法等都可以討論)。
(講述)所以,要進一步發展我國農業,就必須加快各地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講述)目前,我國農村的大部分地區仍采用個體分散的經營模式,不能夠適應農業生產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的發展趨勢,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提問)閱讀教材中的材料“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我國要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好了,我們下面小結一下,我國農業發展在哪些方面有較大的潛力?
請學生小結。
(提問)同學們,我們想出這么多辦法,按著這些辦法發展,今后我國農業會怎么樣呢?
請學生暢想。
(講述)在耕地有可能減少、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下,我國抓緊了糧食生產,以保證人民最基本的糧食需要,同時積極開展多種經營,以滿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各種農產品要力爭高產、優質、高效,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這個過程中,農業逐步現代化了,農村會有許多的勞動力富余出來,這怎么辦呢?我們也想想辦法吧。
請學生回答,之后教師概括。
(講述)目前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超過1.5億人。現在他們主要有兩個出路:涌向城市,成為流動人口;這會產生許多問題。再者,近年來,我國農村鄉鎮企業的飛速發展以及農村社會化服務的興起,使農村大量的剩余勞動力有可能轉移到鄉鎮企業和服務行業。這樣,使農村剩余勞動力找到就業出路,也使農村的工業、商業、交通、建筑、文化教育事業得到發展,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已同附近城市沒有什么區別,生活條件甚至比附近城市居民還好。
(閱讀)請學生閱讀教材最后的選學部分內容。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發展的成就、存在問題和開發的潛力所在,明確了今后的發展方向,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為我國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
下面,我們在我國農村現代化蓬勃發展當中結束這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