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5.5 工業生產活動 教學設計
每冶煉1噸鋼鐵所需原料的變化(單位:噸)
年份
18xx年
19xx年
1985年
煤
4
2
0.75
鐵礦石
2
1.8
1.3
此外,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工業企業中所用原料的變化也較為普遍。例如:在木制家具加工廠,原先制作家具的各個部分,都采用的是上等的木材,而現在家具的某些部分,可采用“壓縮板”代替,即把一些下腳料、剩余廢料以及鋸末之類加上乳膠等,經高壓機器壓縮而成。大大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像我們使用的課桌桌面、一般家用木制茶幾、餐桌等,都是如此。還有我們家庭用的門、窗制造廠家,我們以前所用門窗也就是鋼鐵或木制的,而現在他們采用新的原料制作了鋁合金門窗、塑鋼門窗等,即節約了鋼材,又拓寬了原料的種類與范圍,使工業生產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在不斷減弱,工業生產的選擇越來越多,工業產品也越來越豐富。
此外,工業生產對勞動力數量、體力的投入越來越少,但對勞動力知識、技術的投入逐漸增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工業的生產不是以人多為事,單有人的數量并不見得能制造出高精尖的設備,并不見得會使用這些設備,這就要求我們提高文化素質,增加科技投入。例如,我國20世紀50年代擴建的鞍鋼企業,擁有職工50萬人,70年代末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等興建的寶山鋼鐵企業(上海),規模與鞍鋼差不多,起初需職工3萬人,現在職工不足2萬人。目前世界上已出現了無人化工廠,工廠機器的控制、操作、管理需要技術水平更高的人員。在我國,由于科技的發展,一些大型企業也紛紛建成了各自的現代化生產流水線,對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
4.工業生產方式的發展(板書)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發展作了新的調整,為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政府把以前以計劃經濟為主的重點,及時調整為目前的以市場經濟為主的重點,尤其是我國目前剛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就要求我們的工業生產也得由原來的“計劃生產”(以前工業所進行的大批量、標準化產品的生產)轉變為“市場生產”,即由于受新技術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驅動,工業生產逐漸向中小批量定制的生產方式發展。工廠要根據不同顧客在定單中要求的標準和數量來生產產品,而不是按一種標準生產大批量的產品賣給所有的顧客。
總之,隨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工業的發展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課堂小結]
本節我們簡單地了解了一些工業的概況知識,要求掌握工業的投入—產出的主要因素,正確按照工業投入的比值大小,把不同的工業生產進行分類,并多舉事例,加以理解和深化,工業的發展,尤其是科技因素對工業的發展,是本節內容的又一重點,要求掌握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以及不同時期階段的各個特點。現代工業的生產受市場因素影響較大,我們應市場的需求來促進工業的生產。
[課后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工業生產的基本條件包括( )
a.科技 b.資金 c.廠房設備 d.管理
答案:c
2.與美國鋼鐵工業布局為同一類型的是( )
a.魯爾區鋼鐵工業 b.日本福山 c.意大利塔蘭托 d.上海寶鋼
答案:a
3.第一次技術革命形成的鋼鐵工業中心是( )
a.魯爾區 b.伯明翰 c.鞍山 d.克里沃羅格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