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2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學案
提示:理解秦朝專制主義集權的金字塔結構特點。
【案例導析】
閱讀下列材料:
丞相綰等言:“諸候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鎮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于群臣,群臣皆以為然。延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旨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之,甚足易制。開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遷尉議是。
回答:1:王綰與李斯爭論的焦點是什么?
2:秦始皇采納了誰的建議?他采取“求其寧息”的措施是什么?
本題屬于材料解析題題型。根據設問來閱讀材料,最大限度的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并且加以概括,同時,注意結合教材回答問題。
答案: 1:分封制的廢或立問題。 2:李斯。措施:屈從發封制、實行郡縣制。影響:秦廢分封,高郡縣是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根本性變革。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國家制度的一大進步,有利于中央加強對地方的管理、鞏固統一,有利于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
解析:材料中敘述了秦始皇召開的關于是否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的討論。材料中兩種相對立的觀點爭論的非常明確。秦始皇最終采納了李斯加強中央集權的論點。這是歷史發發展的必然。
【核心突破】
⒈ 如何評價秦始皇?
始皇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其功過是非都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⑴功:完成統一,結束割據,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有利于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成為封建社會主要的政治制度;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有利于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北擊匈奴,南伐越族,鞏固了國家統一,形成了幅員遼闊的疆域。
⑵過:秦始皇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嚴刑峻法;賦稅繁重;兵役徭役繁重。暴政導致階級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⒉ 秦朝專制主義的基本特點
⑴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質。
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本質是君主專制,即皇帝是封建國家政權的主宰和權力中心。
⑵中央官制特點
①它是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行政體制。“三公九卿”分工嚴密,各司其職,而又互相牽制,任何人都無法獨攬大權,最終軍權完全操縱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證專制皇權不至旁落。
②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將作少府等官職就是為皇室專設的,是為皇帝私家服務的。國與家同治,這是封建時代統治的特點。
⑶秦朝從中央到地方的統治機構,官職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牽制,統治機構的最高統治權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終確保了地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專制統治。
⒊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⑴這一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生產方式基礎之上的,適應了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經濟需要,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有利于抵御外來侵略、組織水利工程、發展社會經濟、防止分裂割據、加強民族交流等。
⑵但也有明顯的弊端: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和統治,皇帝個人作用對政局影響大,容易產生腐敗和專權,這也是中國封建社會腐敗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封建社會后期,積極意義日益減少,消極因素逐漸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