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
這段話揭示了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鴉片戰爭以后,外國產品大量涌進中國市場,使沿海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失去生計;而清政府為了支付戰爭賠款,不斷增加捐稅,這些捐稅和地主的盤剝與土地兼并日益嚴重,加之1846~1850年自然災害連年不斷,使各地群眾的反抗斗爭風起云涌。作為兩廣地區,反抗斗爭更加激烈。所以,馬克思說“推動了這次大爆炸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并不為過。
合作討論2
從《天朝田畝制度》到《資政新篇》,反映了太平天國運動由傳統向近代轉變的軌跡,也體現了近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的行進歷程,對后人探索救國之路有著深刻的啟迪和借鑒意義。
依你看,《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有哪些不同點?
我的思路:這是一個典型的比較討論題,首先要根據它們的文獻性質和革命綱領性質,選好兩者的比較點。從歷史上看,《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國的社會經濟方面的重要文件,集中代表了太平天國運動在不同時期的政治思想。這主要表現在:《資政新篇》與《天朝田畝制度》產生的背景不同,分別在盛衰兩個不同時期;二者的經濟主張不同,一個主張消滅私有制,一個主張發展私有制;群眾基礎不同,《天朝田畝制度》突出地反映了農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革命積極性,而《資政新篇》不是太平天國運動實踐的產物,也與農民的要求不相符合,這也就無法調動農民的革命積極性。總之,二者在本質上是不同的,《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方案,它符合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也反映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
合作討論3
據史載,太平軍定都天京后下令:“凡一切孔孟諸子百家妖書邪說者,盡行焚除,皆不準買賣藏讀也,否則問罪也。”又史載,太平天國后期,洪秀全大封王爵,把他的兄子侄戚都封為王,委以重任。
結合對歷史上農民起義的認識,談談你對太平天國運動中洪秀全等人采取上述做法的認識。
我的思路:太平天國運動發生時,中國社會雖然已經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封建的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新的生產方式尚未產生。所以,太平天國運動仍然和中國歷代農民起義一樣,是由農民階級領導的。農民階級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它是勞動者,受地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具有反抗剝削壓迫、要求平等自由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它又是小生產者,落后的小生產者不是先進生產方式的代表,具有狹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他無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沒有科學的世界觀和科學理論)、政治上(提不出正確的革命綱領,無法建立先進的政權組織)、組織上(無法克服宗派主義傾向和保持內部團結)的弱點。
這里的材料就典型地體現了太平天國運動的上述兩重性:(1)“孔孟諸予百家妖書邪說”之書盡管蘊含著中國社會的“忠君”等傳統封建思想,但它們仍然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并不排除其中的精華所在。因此,“盡行焚除”既體現了革命性,也反映了狹隘習慣、保守性和自私性,必然破壞文化。
(2)太平天國后期,洪秀全大封王爵固然具有天京變亂后鞏固政權的需要,但卻處處反映了封建主義思想的濃厚和宗派主義傾向的嚴重。一定程度上說,天京變亂就是宗派主義的產物,此后的大封王爵只能是“飲鴆止渴”;大封的王爵大都是洪秀全的“兄子侄戚”,說明了家族宗派主義的日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