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師:下面,請同學們來討論兩個問題:第一,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是什么?與王位世襲制的世襲原則有關嗎?第二,宗法制與分封制,你認為哪一個對后世的影響最深遠?為什么?你能舉些例子嗎?
生;(討論,一一作答)
師:第一,宗法制和分封制相輔相成,互為表里。我認為,西周實行分封制的前提是宗法制,而宗法制則起到了完善和鞏固分封制的作用。確定了嫡長子繼承原則,也就防止了貴族之間因為權力的繼承問題而發生紛爭。因為在商朝,其王位繼承制起初以兄終弟及為原則,但是仲丁以后,據《史記•殷本紀》載,在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呷、祖丁、南庚以至陽甲之間,一直鬧著“(諸)弟子或爭相代立”,形成了“九世之亂”。由于當時王位不能按照規定秩序繼承,因而也就造成了王室內亂,削弱了商王國的統治力量,出現了“諸侯莫朝”的政治局面。因此,為了防止此類混亂局面在現,很有必要規定宗主權位的繼承原則,嫡長子繼承制就很好地解決了權力紛爭的問題。(若學生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師:第二,首先就宗法制而言,它保證了嫡長子的繼承權和無比尊貴的地位,當然也保證了周天子無比尊貴的王位和權力。宗法制度與繼統制度相輔相成,是鞏固周代王權最有力的工具。宗法制度下,周天子既是天下共主、高高在上的國王;又是天下的大宗的宗子,尊貴的宗族長。周天子的王權大大鞏固和提高。而且,宗法制作為一種權力繼承制度,將君位(或權位)的承傳用嫡長子繼承制的形式確定下來,完善和鞏固了分封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防止貴族之間因為權力的繼承問題發生紛爭,維護貴族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宗法制下的等級尊卑觀念非常嚴格,等級森嚴,尊卑有序,它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以君臣關系為綱紀,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維護貴族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世襲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構成了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的主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認為,就宗法制和分封制而言,宗法制對中國后來歷史發展的影響最深遠,畢竟分封制在西漢之后就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宗法制成為我國數千年來封建統治者享受特權的憑借,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地主階級維護其政權、族權、神權和夫權的工具。尤其是魯迅所深刻批判的封建禮教就脫胎于宗法制。舉例:如認祖歸宗中、宗廟、宗祠、家譜、家廟等。 (若學生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師:我們一起具體探討了夏商政治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之后,就要來探討一下本課的難點:我國古代前期政治制度到底具有什么特點?請同學試試看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
生:(討論,略)
師:中國古代的早期國家(夏商周三代),是在原始社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原始社會,基本的社會關系就是血緣關系。這種社會結構在國家誕生以后被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因此,夏商周三代是一種部族國家,其政治制度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為核心的政治制度體系。用一句話概括的話,即以宗法制為核心,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帶有濃厚的宗族血緣性質和濃厚的部族色彩。大小貴族自然就是政府各級官員,國家機構無異是宗族的擴大。在選官上也“任人唯親”,“食之飲之,君之宗之”,“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注:古代貴族才有姓,多支貴族稱“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都說明在治理家族、宗族和國家方面具有的一致性,(或許有的學生會歸納為類似于“以血緣關系為核心分配權力與地位”,可繼續引導學生從夏商周的發展角度來看,可以讓學生從三代發展相對完善的西周政治制度來分析。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