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師:還有一個問題,需要同學們回憶一下初一學過的有關夏商周的歷史知識。請問:西周時期的分封制的經濟基礎是什么?夏商周時期以宗法制為核心的政治制度的設立到底是為誰服務的?它是否屬于君主專制?這種專制是否受到一些制約?
生:分封制的經濟基礎是井田制。三代時期的政治制度歸根結底是為了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治,屬于君主專制制度。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王(夏亦稱“后”)對國家大政有最終的決斷權, 這主要表現在命官封爵,征收貢賦,對軍隊的指揮,對政事的抉擇,對刑罰的裁決,對諸侯國的宗主統治和對諸侯方國首領的調遣,對貴族和全體臣民的獎懲生殺,以及對后嗣和后妃的廢立等方面。王通過使用誓、誥、訓、令、命等文書和口諭,以不同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行使權力。為保證王權的行使,一套圍繞王權形成和發展的統治機構也逐漸建立和完善起來,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式行使自己的權力。但是由于我國的奴隸制國家是從部落制母胎脫離出來的,遺存有較深的原始氏族社會的痕跡。作為專制國家代表的王權,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各方面的制約。這主要表現在:受到宗法的制約,受到地方割據勢力的制約,受到天地、鬼神、祖先等等方面的制約。王在逐步擺脫這些制約的同時,不斷加強自己的專制程度,向新的以中央集權為特點的專制政體過渡。
【課堂小結】
師:其實本課內容可以用教材導入框的一段話來小結:夏朝始創王位世襲制。西周的分封制是我國古代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與宗法制結合在一起的。春秋戰國以后,宗法制日益削弱,分封制逐漸被郡縣制所取代,中國政治制度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即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出現、鞏固、完善和強化。
六、布置作業
1、既然西周的分封制與宗法制在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崩潰,那么如果你回到牧野之戰后的時代,你會為周武王設計怎樣一套政治制度?你認為你設計的這套制度行得通嗎?為什么?
2、你認為西周建立政治制度時有沒有比分封制和宗法制更好的選擇?請說明理由。
(目的:通過回答讓學生明白歷史發展中的質變是在量變的基礎上實現的,不可能脫離前代和當時的條件限制而出現與之不符的事物。)
七、問題解答提示
本課測評: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是什么?
答案提示:⑴分封,就是封邦建國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區分封諸侯,讓他們建立諸侯國,鎮守疆土,保衛王室。諸侯對周王承擔納貢和朝聘的義務,并隨周王參與出征、祭祀、吊喪慶賀等事項。周王是全國最高統治者,是諸侯們的共同主子,自稱為上天之子,故又稱天子。諸侯是周王的臣屬,必須服從于周王的命令。⑵宗法制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它的核心內容是嫡長子繼承制。即嫡長子繼承父親的宗主地位,庶子進行分封。嫡長子與分封下去的眾子有雙重關系,在親緣上是兄弟關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關系。
2、分封制和宗法制對西周的統治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分封制和宗法制互為表里,既防止貴族之間因為權力的繼承問題發生紛爭,又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維護貴族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既強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進地方之間的聯系。
學習延伸:請分析,上面西周的封侯共有幾類?與課文中所述是否相同?同時思考,當時西周統治者為什么要這樣做?
答案提示:西周所封諸侯共有三類:同姓(姬姓)王室、異姓功臣和先代貴族。與課文中所述相同。當時西周統治者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安撫人心,加強自己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