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學案
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因其實用性廣為流行
c.棉布完全取代了絲織品的地位 d.棉布功勞大于絲織品8.《國語•晉語》中說:“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該材料說明 a.商周時期手工業被官府壟斷 b.民營手工業得到迅速發展c.家庭手工業是主要經營形態 d.手工業開始成為獨立生產部門9.官營手工業在古代手工業生產中占有優勢,它的主要特點是 ①由政府直接經營,進行集中的大作坊的生產②主要生產武器和供官府、貴族消費的生活用品③占據技術人才和原料優勢,生產不計成本④主要是為市場生產精美商品和為對外貿易提供精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0.商代的青銅制造業發達,以下不符合當時歷史狀況的是 a.青銅器的制造業是手工業的主要部門b.青銅業生產具有較高技術水平c.青銅器具有較高藝術價值d.青銅器已廣泛用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二.非選擇題11.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唐三彩是一種底溫鉛釉陶器,這種陶器的釉彩有黃、淺綠、深綠、藍、黑白等各種顏色,偶而也有茄紫色。由于該陶瓷的主要色調為黃、綠、白三種顏色,所以人們習慣地稱這種陶瓷為三彩。唐三彩是用白色黏土作陶胎,用含銅鐵錳等元素的礦物作釉料,并在釉料中加入適量的鉛燒制而成的。燒制唐三彩一般要采用二次燒制法。第一次是燒胎,燒制的溫度約在1000度左右。然后是上釉,給素胎涮涂均勻且有一定的厚度釉料,再進行高溫釉燒。在氧化焰氣氛中,釉里的金屬被充分氧化,便呈現出金屬氧化物,其中氧化銅呈綠色,氧化鐵呈黃色,氧化鈷呈藍色,氧化錳呈紫色等,此外,釉料在受熱融化過程中還會向四處擴散,形成流動的波,以至各種顏色互相浸潤交融,使得燒成的釉彩更為斑斕絢麗,鮮麗奪目。此外,由于鉛的作用,釉面更加光亮,色彩美麗無比。——《唐代工商業》請回答:(1)根據材料概述唐三彩制作工藝的特點。(2)絲綢、瓷器、茶葉被譽為中國古代對外貿易三大拳頭產品,給國家帶來了大量外匯,今天瓷器成為收藏的熱門。聯系所學知識回答唐代陶瓷不斷創新的原因是什么?陶瓷在唐朝及后世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如何?
第4課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d
b
c
b
b
a
b
d11. (1)特點:①主要色調為黃、綠、白三種顏色。②二次燒制法。③燒制的溫度約在1000度左右,高溫釉燒。④釉彩斑斕絢麗,鮮麗奪目,釉面更加光亮,色彩美麗無比。(2)原因:①前代基礎上繼續發展。②唐朝社會經濟繁榮,王公貴族奢侈生活的推動。③商品經濟發達,對外交流的擴大④人去世后,是重要的隨葬器物,極大豐富了唐朝陶瓷的質量和數量。地位:唐朝陶瓷不僅在藝術上成就很高,至今仍是飲譽中外的獨特風格的工藝品,對后世作出重大貢獻。為后來宋元瓷器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