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 課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
(2)這兩種影響巨大的工藝品為什么不能使中國的對外貿易有長足的發展?
第4 課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 acbbb 6―10 acbdc 11-15 baadd
二、非選擇題
16.
解析:本題通過材料之間的分別比較,考查對絲織業原料,中心和經營方式變化及原因的深刻認識,以及比較分析歷史問題,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 要點:
(1)絲;棉;絲織品太貴重,往往為社會上層穿著,而棉布柔軟保暖,結實耐用,物美價廉,適合各個階層穿著。 (8分)
(2)齊國的臨淄;蘇州;隨著全國經濟重心的南移,絲織業中心也發生了變化. (8分)
(3)材料三是農民的家庭副業形式,材料四是明朝中后期絲織業出現了雇傭關系;這說明了生產力的進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大大提高。(8分)
17. 解析:(1)問注意結合所學知識;(2)問注意結合小農經濟社會的特點來回答。
(1)唐朝以前,絲綢是對外貿易的主要物資,通過絲綢之路,漢代的絲織品源源不斷地運到西亞和歐洲。中國瓷器從唐代起已輸出到國外,取代絲綢成為中華文明新的象征。
(2)古代中國是一個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國家,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這就決定了中國的對外貿易不可能有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