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教學設計
[例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年間,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大和門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慮漏泄事機,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趙翼《檐曝雜記•軍機處》
材料二:軍機處名不師古,而絲綸出納,職居密勿。……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內閣,而于軍機處,蓋隱然執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機務及用兵皆軍機大臣承旨,天子無日不與(軍機)大臣相見,無論宦寺(宦官)不得參,即承旨諸臣(軍機大臣)亦只供傳達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
——《清史稿•軍機大臣年序表》
請回答:
(1)軍機處最初設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軍機處的職能后來發生了什么變化?
(3)綜觀材料概括軍機處的主要特點。
[解析]此題主要考察學生的史料分析和運用能力。三段材料分別反映了軍機處設立的原因、主要職能及其特點,結合課文中對軍機處的表述,不難得出答案。
[答案]1)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軍事機密。
(2)由一個暫設軍事機構,發展成為位居內閣等中樞機構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設政務機構。
(3)保密性強,機構精干,辦事效率高,軍機大臣主要是承旨、繕撰、傳述。
拓廣與探究
例1: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一些明君賢相,試舉幾例,并說明其賢明之處。在此基礎上分析強化個人素質與加強制度建設的關系。
[解析]中國歷史上確實出現過不少的明君賢相。明君的出現往往是君主個人經歷和個人素質造就的,沒有太多的必然性,而賢相出現的因素就要豐富些:首先,皇帝傳人,丞相傳賢,這種選擇上的本質區別決定了賢相的出現是遠遠多于明君的;其次,賢相的出現也有賴于明君:再次,較合理的選拔人才的制度下人才脫穎而出。回答本題時,可以結合歷史上的一些典型朝代的典型人物加以說明。
[答案]①古代的明君大多出現在王朝建立的初期,他們能夠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采取一些有利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措施,為封建統治的長治久安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些明君有: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清康熙、乾隆等。而古代的賢相要更多一些,他們可能出現在王朝統治的任何時期,如李斯、蕭何、諸葛亮、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景、王安石、張居正等。②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由于君權與相權之間矛盾的存在,使得明君與賢相同時出現的概率大大減少,因此要可能保證社會的持久繁榮與安定,改變落后的政治制度是歷史的唯一選擇。
例2: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有兩種主要畫像流傳至今,但形態各異。第一種朱元璋畫像黑黑的大臉,臉特別長,額骨隆起,臉上布滿大大小小的土斑,留有稀疏的胡須,兩眼炯炯發光,眉毛又濃又粗,眉眼都向上吊豎著,鼻子很大,鼻孔問上翹起,耳朵很長,幾乎垂到肩膀上,嘴又大又寬,下巴比上額突出許多。其相貌,使人感到威嚴、兇狠。第二種朱元璋像,臉龐豐滿,神態慈祥,其相貌顯得和善多了,而且給人以雍容華貴的感覺。
你認為哪一種畫像是朱元璋的真相?理由何在?為什么朱元璋的畫像有這么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