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1課《發達的古代農業》學案
4.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是( )
a.鐵犁牛耕 b.自然經濟 c.集體經濟 d.刀耕火種
5.中國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小農經濟形成的原因有( )
①土地歸國家所有,勞動者在田間集體耕作 ②鐵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逐漸推廣 ③先進的灌溉工具的出現 ④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互動探究】
一、基礎知識總結
1.我國古代農業耕作方法經歷了 ──石器鋤耕── 的過程。
2.我國古代傳統農業注重精耕細作,根據課文完成下列表格。
時代 生產工具 耕作技術 水利灌溉
春秋戰國
兩漢
魏晉南北朝 /
隋唐 /
宋元 /
明清 / /
3.小農經濟
項目 內容
條件
特點
優缺點
二、能力提升探究
1.我國早期農業的發展的基本結構和特點有哪些?其出現有何意義?
2.我國商周時期農業比原始農業進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具體表現有哪些?
3.小農經濟產生于什么時候?產生的條件是什么?
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國的一個美麗神話故事,它寄托著下層勞動人民對自由純真愛情的向往。其中膾炙人口的歌詞唱道:
七仙女: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董永:綠水青山帶笑顏。
七仙女: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雙雙把家還。
七仙女:你耕田來我織布, 董永:我挑水來你澆園。
七仙女:寒窯雖破能避風雨, 董永:夫妻恩愛苦也甜。
材料二:“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余里,桑麻青氛氳。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
(1)結合材料一、二,上面反映的古代農業生產模式是什么?
(2)這一生產模式有什么特點?
(3)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我國古代農業發展需要哪些條件?
5.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詩》唐•李紳
結合課文思考為什么會出現“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的情況?
【效果檢測】
1.xx年為農歷己丑年。1月3日,由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限量制作發行的“牛年生肖賀歲金銀盤”在青島開始銷售,金銀盤正面為中國歷代特色生肖牛圖案紋飾,背面為甲骨文“牛”字組合。其中,“牛”成為十二生肖之一,這源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