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太平天國運動
4.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重要原因。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太平天國就一直面臨著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進攻的嚴峻局面。1863年,在英法軍隊的支援下,曾國藩兵分三路,圍困天京。英法軍隊參與鎮壓太平天國主要是1862年英法聯軍從天津調往上海,此后多次在蘇瀘杭地區參與鎮壓太平天國,直至太平天國失敗。
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課文從社會影響、農民的傳統理想和思想進步三方面分析了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太平天國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影響之深刻超過了過去的農民戰爭,達到了農民革命運動的頂峰。它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掃蕩了王朝秩序,沖擊了舊綱常名教,動搖了清朝統治的政治基礎。太平天國所頒布的綱領性文件《天朝田畝制度》反映了農民平均主義的愿望和獲得土地的理想。《資政新篇》成為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的智慧結晶。《資政新篇》提出了效法西方資本主義的種種措施,在許多方面體現了近代中國發展的歷史趨勢,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歷史趨勢,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即將出現的先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它是中國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資本主義改革方案。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教訓:農民階級是小生產者的代表,不是新的社會生產力的代表,缺乏科學的理論武器,不能擔負起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重任。
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相關習題。
課堂小結:
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農民階級掀起了規模巨大的太平天國運動,定都天京,建立了政權,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是歷代農民戰爭的最高峰,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新的時代賦予了太平天國以新的特點,太平天國后期,其領袖洪仁玕提出了《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第一次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但是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和時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敗。
板書設計:
一、金田起義
1.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 2.概況
二、天國興衰
1.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時期。
2.太平天國的全盛時期。
(1)軍事全盛。
(2)政權建設:頒布了綱領性文件——《天朝田畝制度》
3.太平天國的衰落時期。
(1)太平天國的強大外敵的出現。 (2)天京變亂。 (3)重建領導核心。
4.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資政新篇》 (2)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