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
閱讀思考視窗
兩百多年前,有位瑞典貴族酷愛中國彩瓷。他不惜重金,派人萬里迢迢到中國定做。為了顯示自己的高貴地位,他按照貴族等級標準設計成套圖案,畫成樣稿,要求中國工匠必須嚴格按照樣稿燒制。船在海上航行數月,圖案樣稿被海水打濕,滲出一圈淡淡的水痕。中國工匠拿到圖案樣稿,發現上面有水痕,但無法核實這是否出自作者的原意,只好照樣子燒制。那位貴族收到成品后,開始很不高興;經認真核對樣稿,驚奇的發現瓷器上的水痕同樣稿上的水痕一模一樣,情不自禁的贊嘆中國工匠的神奇技藝。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前來觀看的人絡繹不絕。如今,這批瓷器已成為瑞典的國寶。
請思考:中國瓷器是何時開始走向世界的?對歐洲人的生活有何影響?
參考答案:
1.a 商周時代,青銅器的鑄造進入繁榮時期。
2.a 本題主要考查分析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明確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基本概況。早在春秋時期,冶鐵業就已經興起。
3.c 南北朝時期.發明灌鋼法.鋼的產量和質量大大提高。
4.c 經西漢以來不斷改進,提花機進一步完善、定型。
5.d 到明代后期.棉布已經取代絲、麻、毛,成為廣大民眾的主要衣料。6.a 陶器的發明是新石器時代手工業中最重要的成就。
7.d 唐朝出現的雇募工匠制度是對生產關系的調整。
8.d 明清時期手工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影響是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即促成雇傭勞動關系的產生。
9.答案:(1)唐朝以前,絲綢是對外貿易的主要物資,通過絲綢之路,漢代的絲織品源源不斷地運到西亞和歐洲。中國瓷器從唐代起已輸出到國外,取代絲綢成為中華文明新的象征。
(2)古代中國是一個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國家,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這就決定了中國的對外貿易不可能有長足的發展。
解析:(1)問注意結合所學知識;(2)問注意結合小農經濟社會的特點來回答。
10.答案:①中國古代手工業有兩種主要經營形態:官營手工業和私營手工業。②官營手工業由政府直接經營,資金、技術力量雄厚,技藝水平較高,但生產不計成本,效益低下。私營手工業有農民家庭手工業和城鎮家庭小作坊兩種形式,在官營手工業的壓迫下曲折發展。③唐宋以來,農村家庭手工業生產日趨商品化。明代中葉以后在很多行業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了主導地位;私營手工業中出現了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關系。
解析:考查學生對歷史事實的概括、歸納能力,根據課本所學知識回答。
閱讀思考視窗參考答案:
從唐代起,陶瓷開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絲綢成為中華文明新的象征。17世紀,中國瓷器風靡歐洲;中國瓷器在18世紀已遍銷全世界,并深入到普通的英國家庭。
解析:中國制瓷業發達,對外貿易發達,影響世界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