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
方法建議:學生加深理解這一特點的方法:引導學生回憶秦朝皇帝一人稱“朕”;皇帝的命令稱“制”或“詔”;皇帝的玉印稱“璽”。并和課本資料回放蔡邕——《獨斷》引文一起分析比較得出漢承秦制,繼續實行皇帝制度但又有所發展的結論。
*創設情景:請同學講述秦朝丞相李斯專權、漢朝權臣專權的故事導出課本知識
主干知識:中央設三公,秦朝時就有,到漢朝武帝時期形成“中朝”決策機構,尚書令的權力日益重要,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演化為執行機構,稱之為“外朝”;東漢光武帝進一步剝奪三公權限,擴大尚書的權力,使它成為決策與發布號令的中樞機構尚書臺,大權由皇帝總攬,“雖置三公,事歸臺閣”。
2、三省六部
1)、引導學生分析掌握三省六部的形成和不斷完善發展的過程
a. 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步形成三省體制,握有實權的先是尚書省,后有中書省、門下省。
b. 隋朝以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
c. 唐朝三省分工明確,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布皇帝詔令;門下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事無不總”,負責執行政令。三省都是宰相,相權一分為三。隋唐時期,在尚書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措施,三省相互監督與牽制,保證了君權的獨尊,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舉。
2)創設情景:組織學生召開一個模擬三省會議,各圍繞一個緊迫問題(如如何處理與吐蕃的民族關系)展開討論,爭執不休,然后再模擬三省會議的召開,體現出為提高效率,設立政事堂的必要性
3、二府三司:
創設情景:與學生一起回憶初中所學北宋建立過程,引導學生得出:宋初在中央,鑒于藩鎮割據局面,進一步加強皇權,分散相權。
主干知識: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最高長官們任宰相職權,樞密院是最高軍政機構,長官為樞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這兩個機構合稱“二府”,為了進一步制約宰相,后來又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三司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這樣,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出,宋的二府三司,削弱的還是宰相的權力,皇帝得以總攬大權。
4、元中央制度
1) 創設情景:導入設問元朝和歷史上的哪些朝代相似?相似之處有哪些?
答案:秦隋兩個朝代
秦、隋、元三朝相似之處有:結束分裂割據局面,重新實現統一,都開創了重要的新制度,且為后世沿用。
2) 主干知識:元世祖健全了中央官制,在加強皇權制度方面有了 新發展,在中央設立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和最高軍事管理機構樞密院,同時設立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元對西藏的統治與治理非常重視,西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的行政區,對維護民族大家庭和睦相處取得了卓越成績。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創設情景:
讓學生出示其利用網絡、圖書等資料搜集而來家鄉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行政單位稱呼,從而引入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1. 西漢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教材提供的“西漢郡國交叉局部示意圖”從此圖中分析出統治者采取這種措施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