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
教學后感:本節課內容知識點比較繁多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是太高,有必要通過一些課后活動的開展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
學習延伸: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當今郡縣,倍多于古。或地無百里,數縣并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具僚以眾,資費日多;吏卒又倍,租調歲減;清干良才,百分無二……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隋書·楊尚希傳》
材料二:臣伏見,景德、祥符中,文武官總計九千七百八十五員,今內外官屬總一萬七千三百余員,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數內,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雖設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縣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縣所任之職,素有定額,大率用吏不過五六員。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歲一開貢舉,每放近千人,復有臺寺之小吏,府監之雜工,萌序之官,進納之輩,總而計之,不止于三倍。 ——《包拯奏報》
材料三:據有關資料記載;我國西漢時期,全國人口5959萬,官員7500人,官民之比為1:7945;而唐高宗時,全國人口5238萬,官員13465人,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為l:3927;元成宗時,全國人口與西漢相差無幾,5881萬,官員已增至2.25萬人,官民之比為1:2613;清康熙時(注:指康熙初年)全國人口2459萬,官員2.7萬人,官民之比已高達1:911。 ——《江淮論壇》1982年第2期
請回答:
(1)根據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會歷史現象。(不得照抄原文)
(2)扼要指出產生上述歷史現象的根本原因。
(3)分析上述歷史現象的危害及其歷史教訓。
[解析]此題反映了從隋朝到北宋,再到清朝,封建統治者為了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而一再采取地方分權的措施,結果出現了一些嚴重的弊端。這是封建中央集權制度下不可避免的現象。
[答案](1)濫設郡縣等官僚機構,官吏的委任越制超編,官員數量越來越多;官民之比畸形發展,官多民少的現象日益嚴重。
(2)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和強化的必然產物。
(3)危害,大大加重了人民負擔;增加國家的財政支出,影響收支平衡;官場人浮于事,不僅影響辦事效率,而且易于滋生腐敗現象。教訓:必須精簡機構,裁撤冗員。
2、通過課前收集的家鄉行政單位稱呼的演變,和課后所查家鄉在元朝時屬于哪個行政區寫一篇相關內容的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