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教學設計
動態圖示小結:七、教學后記
本課是中國古代史與近代史的分水嶺,中國近代發展的三條線索均可在本課找到源頭,鴉片戰爭從根本上影響了中國近百年的歷史走向。真實的鏡頭、詳盡的文字、殘破的遺跡和創傷的身心,讓人心碎。以往的歷史與其說是句號,不如說是感嘆號,甚至是更多的問號,并應該少用些省略號。中國人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的鏡頭、側面或片段: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鴉片走私、掠賣華工到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愛與恨、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上。一個民族,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是在沉沒中死亡。“血與火”的往事時刻警示我們永遠引以為戒。“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
八、課外鞏固與提高
1、自我檢測:選擇題5道(課件第20張,在此略)
2、下面請同學們把本課學習中仍存在的重點和疑點歸納出來。(通過學習,要求獨立完成,以突出重點,讓教師了解學生反饋的問題)對本節內容重要知識要點的:
收獲
知識學習
收獲
能力培養
收獲
情感交流
存疑
奇思妙想
3、拓展與思考:課外上“鴉片戰爭紀念館網”,以你所掌握的史實說明中國能否在兩次鴉片戰爭中取勝?
答:腐朽沒落的清政府,盲目排外,閉關自守,不了解世界大勢,沒有及時發奮圖強。綜合國力遠遠落后于西方。皇帝反復無常,內部紛爭,戰和不定,官員昏庸無能。腐朽的政治制度、落后的軍事力量、虛弱的經濟實力是當時中國的致命弱點。總之,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無法抵擋先進的資本主義。
4、知識鏈接與思考:
材料一:xx年,英國首相布萊爾在訪華時做客清華大學,在與清華學子交流時,一個同學問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請問首相先生,您如何向您的孩子解釋大英博物館里怎么會有這么多的中國文物?”時,布萊爾尷尬的笑著說,“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材料二:據新華社(xx年5月)報道,歷經140年歷史滄桑之后,牛首、虎首、猴首3件圓明園文物終于重歸故里。這3件珍貴而且飽含著中華民族百余年血淚的文物公開露面是在嘉士德和蘇富比兩家拍賣行在香港舉行的拍賣會上。無數華夏子孫為此震驚、憤慨、抗議;國家文物局也嚴正申明,要求兩家拍賣公司停止拍賣。但正義的呼聲竟沒有得到回應,為防止國寶再次流失,保利集團到現場參與競拍,并以3317萬港幣競拍成功。保利集團的易先生說:“這兩件國寶是屬于全體中國人民的,保利集團此舉完全是出于愛國情結”。據不完全統計,在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中,中國文物不下百萬件。其中多數是在國力羸弱、戰亂紛紛的年代里被偷盜搶劫出去的。
讀了以上兩段材料你有何感想?就你的認識寫一篇小論文。(文體不限,言之有理即可)
5、課外活動建議:利用班會課,全班同學舉行一次模擬的列強新聞發布會,學生分別代表英法美俄、記者、時事評論員,揭露罪惡,并分析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請參考):
強盜的自白——列強新聞發布會:
【記者】:為什么英軍在洗劫之后又要將圓明園付之一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