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教學設計
【英國內閣發言人】:焚毀圓明園是為了報復清政府虐待我方被俘人員。當時清政府扣押了我方派去的談判代表巴夏禮一行39人,押送至圓明園,后來生還的只有18人,其余歸還的全是尸骸。
【時事評論員】:這只是英國的借口。“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當時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還不是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嗎?英國焚毀圓明園的動機肯定不只是為了報復。
【時事評論員】:英法侵略者是為了銷毀洗劫圓明園的罪行而放火毀園的。
【評論員】:英法聯軍在洗劫圓明園后,并未刻意掩蓋,反而在公開炫耀。如英軍將所掠財物公開拍賣。法國公使葛羅公開說“聯軍占有行宮之舉,乃其分內所有之事,兩軍交戰,克其地而享有之,亦戰時公法所許也”。法國還在楓丹白露專設中國館,公開收藏展覽從圓明園中劫來的大量珍貴文物。因此,洗劫和焚毀之間并無因果關系。
【評論員】:我注意到英國公使額爾金曾說:“(火燒圓明園)此舉將使……中國皇帝將因此減其驕傲之心也”。聯想到鴉片戰爭前清朝統治者自以為是天朝上國,將英法長期視作蠻夷,因此英國要通過火燒代表中國最高權力的圓明園來懲罰中國人的傲慢自大,恢復歐洲被傷害的“尊嚴”。
【評論員】:我認為英法是為了摧毀清政府的反抗意志,迫使清政府迅速就范,答應英法的一切要求而焚毀圓明園的。額爾金曾說:“毀壞圓明園行宮,與勒索一宗款項……二舉聯合起來,似為完成各條件之唯一方法”,“只有燒毀圓明園一事,最為可行……此舉能使中國皇帝產生最大的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