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
③社交禮儀——西式握手、鞠躬取代等級界限鮮明的跪拜禮,“先生”、“同志”取代了尊卑貴賤森嚴的“老爺”“大人”。
④增添了國慶、元旦等新節日。
⑵原因:①西方國家對中國侵略的客觀影響②歷屆政府的影響③近代工商業發展的影響 ④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和先進的中國人主動吸收西方文明。
⑶特點:①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與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密切相關;②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隨著中國民主進程的發展而不斷加強;③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在地域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④中國社會生活雖然不斷發生變化,但始終保持著民族特色。
2.概述中國現代物質生活和習俗的演變。分析其原因。
⑴演變
物質生活:
①新中國成立后:農民分得土地,城市解決了勞動就業問題;統購統銷,穩定了物價。
②改革開放以來:
“吃”——1987年基本實現溫飽;實施“菜籃子工程”
“穿”——衣服人均擁有量大幅度提高,款式多樣化
“住”——農村住房不斷更新并樓房化;1995年“安居工程”實施
社會習俗方面:
①取締賣淫嫖娼、販毒吸毒、聚眾賭博、反動會道門等丑惡現象
②廢除包辦婚姻制度,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婚姻制度
③黨和政府提倡節約、熱愛勞動、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社會風氣發生根本變化。
④實行雙休日,延長節日休假時間,休閑方式多樣化;并注重環保、講究衛生等社會新風尚也在逐步形成。
⑵原因:①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作主②開展了大規模經濟建設③黨和政府切實解決人民困難。(實行統購統銷,穩定物價政策) ④黨和政府把實現“小康”作為經濟建設的奮斗目標⑤實行了改革開發政策
【易混知識】
1.西式服飾傳入中國,引發服飾變革,但并沒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飾,而是中西服飾并行。
2.允許臣民自由剪發的最早時間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3.清朝纏足陋俗最盛,但清朝并不支持纏足,還多次下令廢除纏足。
【能力測試】
一、單項選擇題
1.中國近代前期大城市里逐漸取消“大人”、“老爺”稱呼,代之以“先生”、“同志”;禁止蓄辮、纏足、賭博;用握手、鞠躬取代了跪拜禮。這些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有( )
①清政府的大力提倡 ②中共的大力宣傳 ③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 ④自然經濟的徹底瓦解⑤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⑤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歷史現象的能力。解答此類習題要注意透過現象分析事物的本質,首先①、④兩項說法錯誤,因為清政府是封建專制統治勢力的代表,絕不會大力提倡民主平等思想;而自然經濟的徹底瓦解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現象;“老爺”“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稱謂變化,是人們受西方民主平等觀念的影響的體現。再者就是②項表述錯誤,題干中的現象雖然中共也提倡,但它們的的發生應與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關系更為緊密。
2.下列哪一生活現象不能反映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匯( )
a.中山裝和旗袍出現 b.照相館的出現 c.中西大菜 d.長拜作揖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