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
7.(xx年江蘇高考試題)1869年,《教會新報》的一篇文章寫道:“外國生產皆歸男醫接生,雖經此例,似不成規矩。……男歸男醫,女歸女醫,豈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當時的中國( )
a.雖已開放,但人們思想還比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c.舊的風俗習慣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沖擊
d.人們難以接受西方醫學知識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近代中國人思想變化,屬于較難題。幾千年的舊習慣,婦女生孩子是女性醫生接生的,而材料里“外國生產皆男醫接生,”在中國是不太合適的。“雖經此例,似不成規矩。”應該男醫生為男病人看病,女醫生為女病人看病,即“男歸男醫,女歸女醫,豈不至善!”可以判斷出近代中國人的思想還比較保守的。正確答案a項。
8.康有為、梁啟超等主張改變婚姻依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習,提倡“夫婦擇偶判妻,皆由兩廂情愿”,他們還主張廢除纏足。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頒布法令禁止纏足。這些在當時的主要意義是 ( )
①有利于鏟除社會陋習,樹立社會新風 ②促使人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變化
③提高了婦女的地位,實現了男女平等 ④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康有為梁啟超的主張以及南京臨時政府關于生活習俗的規定具有的意義。結合教材內容可知,陳舊的風俗習慣的去除對改變社會風氣、人們的精神面貌、人們的社會地位都有重要意義。而只有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才能起到④項的作用,如陳獨秀等發起的新文化運動等。
9.民國初年有一首打油詩稱:“無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牽羊禮早更。最愛萬人齊著眼,看儂親手挽郎行。”以下對材料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
a.民國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發展 b.當時婚姻自由已經很普遍了
c.新式的婚姻不像舊式的繁瑣 d.大膽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聞傳媒歌頌
答案:b
解析:做此題時一定要注意時間:民國初年。通過結合教材可知,改變傳統的婚姻制度是在近代以來受西方思潮的影響下出現的。因此,這種現象不會很普遍。
10.19世紀中期,歐洲一部分女權主義者提出改革婦女服裝的倡議,并設計試穿了短裙和女式長褲,女子服飾有所簡化.出現這一服裝改革潮流的社會根源是( )
a.民主運動的推動 b.工業化使大量婦女參加工作
c.社會審美觀的改變 d.婦女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
答案:b
解析:19世紀中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基本結束的時間,工業化生產要求婦女著裝簡化。
11.19xx年3月2日,南京臨時政府以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名義公布了《令內務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廳稱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廳視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爺等名稱,受之者,增慚;施之者,失體,義無取焉……嗣后各官廳人員,相稱咸以官職。民間普通稱呼則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廳惡稱。”這項變革是希望在人際關系中樹立一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