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小康社會經濟發展》教學設計
“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問題引導思考分析交流討論教師主導、和學生一起歸納與演繹
創設情境建構
啟發引導課堂練習課后作業鞏固知識小結歸納法遵循認識事物的一般順序,環環相扣層層深入。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師生引入第一個環節:鼓舞篇:過去五年我國各項事業取得了新成就
新課程要求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因而,本課的設計首先從學生切身的生活感受作為起始。時值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全國上下為之振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次成為老百姓街頭巷尾談論的主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談小康社會實現的程度,不僅能自然的引出課題,而且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個環節,首先給出調查問卷,
我國正在進行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 ,以下方面是否達到全面小康的標準,請結合自身感受進行判斷,并用★表示出滿意度。
滿 意 度
飲 食
居 住
生 態
教 育
消 費
平 安
小康綜合水平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黨xx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來,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經濟等各項事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經濟實力大幅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改善,社會各界備受鼓舞。
2、目前我們的小康依然處在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距離全面小康還有一定差距。
【向學生展示相關資料,使學生對近五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果有更清晰的認識。此環節關鍵詞是“鼓舞”。】
資料一:過去五年我國各項事業取得新成就
資料二:XX年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效益較好
接上述結論2,引出第二個環節。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于10月15日在京勝利召開,大會對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提出了新的要求,問題跟上:
你知道此次大會對實現全面小康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嗎?
【向學生展示資料,共同了解中國共產黨第xx屆代表大會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的新要求,此環節關鍵詞是“關注”。】
資料一: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的十大“亮點”
資料二: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摘要
——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在了解了新的要求以后,引導學生思考,進入第三環節。
思考的問題是:對照新的要求,談談我國目前經濟發展中還有哪些突出的問題?
給出兩個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概括。
資料三:XX年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
資料四:XX年全國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
歸納學生發言,形成基本結論。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等等。
【展示資料五:前進中突出的困難和問題,具體說明。此環節關鍵詞是“發現”。】
經過關注新要求、發現問題環節,進入到探究如何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第四個環節)。
播放資料六:視頻:綠色小康路。請學生思考: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林昌村,一個算不上富裕的村莊,在僅僅二年的時間里,村容村貌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的奧妙究竟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