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初探
第五組
收獲農作物處理方式調查結果顯示,農產品的商品化率低、產業化率有待提高。對策:農民要適應市場經濟提高商品率,實行產業化經營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第六組
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比例是2.5%。對策:國家支持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宣傳推廣,使更多的農戶入社,受益。
第七組
生產生活中污染的表現有:生活垃圾、牲畜糞便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等。
轉變發展方式過程的困難啟示加大對農業資金、技術的支持投入;基層政府和村委會積極作為;轉變觀念,樹立科學發展觀等。
教師:
總結:針對問題,同學們歸納了可行的措施。下面我們圍繞這些舉措,結合對各縣的走訪調查,交流一下具體做法。
學生爭先恐后派代表走上講臺,邊講解,邊采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并將這些具體做法與前面總結的措施相對應,進一步體會、把握怎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
例如:
素有“鴨梨之鄉”的魏縣,不僅將鴨梨銷往國際市場,而且實施產業化經營,加工梨汁、梨干等。還利用生態農業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游。
成安的無公害草莓、蘆筍種植、一個賣一百塊的藝術蘋果、藥材合作社等。
涉縣的“三珍”、大名的“三寶”,永年的蔬菜基地等。
特別是臨漳的沼氣、邱縣的循環經濟,節約了資源、保護了環境、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是實現農業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有效途徑。
教師總結:
同學們圖文并茂地展示了我們這次探究課的成果,精彩紛呈。通過以上這些措施加快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才能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實現全面小康。
未來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什么樣。勘环Q為“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是中國新農村的方向。村民人均年收入8萬,最少也資產上百萬,多則上千萬,家家住400平米的別墅,人人有轎車。這樣的日子,引得一位美國游客到了華西村后不禁感慨:“這樣的社會主義,我們也要”。
華西村就是我們社會主義農村的美好明天,實現它,靠勤勞,靠智慧,靠奮斗,靠你們!
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
以調查表為線索,將學生們查閱資料、走訪、調查等探究成果得以呈現展示。學生是主角,老師作為過程指導和幕后導演。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后推薦拓展學習內容:
課后圍繞、本縣、本村或自己家“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撰寫調查報告,提出可行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