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四課《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31頁虛框內材料,并思考材料說明的問題。
學生活動:學生就材料與所提問題展開討論,并發表見解。
教師活動:針對學生的見解作點評、總結:材料說明,生產是圍繞著人們的消費需要進行的,消費對生產有引導作用。
(3)社會再生產
教師活動:說明社會生產是不斷重復進行的,不會中斷。引導學生看教材p33,提出問題:什么是社會再生產?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社會再生產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其中,生產過程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消費是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2、大力發展生產力
(1)理論原因: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2)現實原因: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和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了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說明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和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矛盾。
(3)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32頁彩圖,聯系近年來生產和生活的變化,思考并找出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得出結論
(4)怎樣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討論。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發表見解。
教師點評總結: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各項制度,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和活力。
(三)課堂總結、點評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以及大力發展生產力問題。讓學生明確生產決定消費,同時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和現實情況決定了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四)實例探究
[例1] 下列對生產與消費關系的說法正確地是( )
a.生產決定消費 b.消費決定生產
c.二者互相決定 d.生產重于消費
答案:a
[例2] 人們生活所需要的各種產品,首先必須生產出來,才能消費它,否則就談不上消費。這句話主要說明( )
a.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b.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
c.生產決定消費的水平 d.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
答案:d
[例3] 近幾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受教育的人數多了,程度高了,大量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走向工廠企業、公司等經濟部門,推動了我國經濟發展。這一材料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