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 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
金屬活動順序表:
①只有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才能將酸中的氫置換出來。
②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除k、ca、na)才能將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燃燒的條件:①可燃物;②與氧氣接觸;③溫度達到著火點。三者同時滿足。
爆炸:在有限的空間內,急速燃燒,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
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有沉淀析出,或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
催化劑的特點:能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催化劑本身在反應前后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沒有改變。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體現反應物、生成物各是什么;各物質微粒個數比;各物質間質量比。
[經典例題]
例1,“化學反應的綠色化”要求原料物質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轉入期望的產品中,下列反應類型中一定符合“綠色化”要求的是( )
a、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分析】該題重點在于“原料物質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轉入產品中”以上四種類型中一定將反應物中所有原子轉入產品的只有化合反應,而其它反應類型均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且不一定都是期望的產品,只有期一種產物為期望產品。
【答案】b
例2,關于化學反應a+b=c+d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如a、b各取5g混合,使其反應,則c和d質量之和一定為10g。
b、a和b的質量比一定等于c和d的質量比。
c、如a、c為單質,b、d為化合物,該反應不一定是置換反應。
d、如c和d分別為鹽和水,該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
【分析】質量守恒定律是指參加反應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之和,且各物質的質量比由各微粒的相對質量和計算數決定,故a、b不正確;在c答案中符合置換反應的定義;而d答案中中和反應一定要酸和堿的反應,能生成鹽和水的反應較多,如鐵銹和稀鹽酸反應就生成鹽和水。
【答案】d
例3,在一個密閉的容器內,有x、y、z、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如下:
物質 x y z q
反應前質量/g 2 2 84 5
反應后質量/g 待測 24 0 14
試推斷該密閉容器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類型為( )
a、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分析】該題首先要從各物質的質量來判斷反應物和生成物,從數據分析得z物質反應前后質量為零,故是反應物,y和q質量均增加,故為生成物,但z消耗84g,而生成的y和q總質量為31g,所以由此推斷,x也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質量為53g,即有z反應后得到x、y、q三種物質。
【答案】a
第四節(jié) 溶液
[學習目標]
1.初步掌握溶液和乳化的概念,認識溶液的特征。
2.通過實驗認識水溶液的一些性質。
3.認識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水是常用的溶劑。
4.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定義,以及相互轉化的條件。
5.學會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及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6.認識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
7.認識溶解度的涵義及使用溶解度曲線。
8.溶液、溶解性結晶現象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