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教學例談)
學生:柑橘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壞血病就是缺乏維生素c所致。
知識建構
教師引導學生將探究的結果引入生活中,以科學、規范的形式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嚴密化,并將獲得的知識應用于新的現實情景,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知識的鞏固和擴展。
多媒體展示: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小組活動:要求學生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提示:設計午餐食譜要含有五類食物且比例合適)學生分組探究,并選派一名同學上臺交流,師生評價。
學生:一根黃瓜、一條紅燒魚、一碗紫菜蛋湯、一碗米飯。
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構建的“認知結構”還達不到“系統化”的高度。因此最后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了回顧,重新審視了本節課的內容,借助投影列出了教師事先設計的知識要點,并應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教學效果:課堂設計充分體現了人性化、個性化等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氣氛濃厚,知識建構與思維發展相得益彰,具體表現為:
①情景導入引人入勝:“民以食為天”引出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直奔課題。
②課堂設計知識與應用并重。
以“水手們為什么會得壞血病呢?”為例,通過探究得出缺乏維生素c所致,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有化學,化學之中有生活。
③課堂氣氛緊張而活躍,課堂交流和諧有序。
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探究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高漲。
④注重了學生的能力發展和提高。
⑤課堂容量大,效率高。
教學反思:本節課在教學中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幾個方面:
①對課程的分析深度不夠,要加強對本學科知識系統的聯系和理解。
②教師語言和表情需要增加親和力。
③思維與能力培養的力度還要加強。
④課堂反饋要更及時準確,在學生的反饋中要充分展露他們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缺陷,捕捉到學生的思維閃亮點,并給予及時準確的評價。
點評:本節課利用“情景暗示,導入新課”,又通過“情景”式教學進行探究,最后通過知識建構三部曲,一氣呵成,達到了用“情景”解決化學教學中的“問題”的作用。
點評: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劉永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