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1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漢文和日文的對比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日本大化改新接受中國先進文化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通過漢文和日文兩種文字共性的歸納,學習比較分析的方法;通過伊斯蘭教產生和阿拉伯國家興起的歷史背景的了解,學習從經濟基礎、社會環境認識歷史現象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日本大化改新效仿隋唐封建制度,實現了社會進步的歷史事實,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通過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認識先進文化和國際交流對改變落后面貌、促進文明發展的重要性。通過對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國家興起關系的了解,認識宗教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
1.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2.阿拉伯國家的建立。
二、難點
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國家的政教合一關系。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由復習中日隋唐時期的交往導入
一.日本的大化改新和幕府統治
⒈大和統一日本(提問)
日本奴隸制國家的出現、大和統一(掌握統治者名稱)、部民制
⒉大化改新(646年)
1)背景:朝廷統治的危機,孝德天皇的上臺
2)改革的內容:(提問,歸納)
分析:包括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軍事等方面內容;深受唐朝的影響
3)歷史意義:使日本從奴隸制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分析:包括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軍事等方面內容;深受唐朝的影響。
3.幕府統治的建立(學生自度,提問,了解)日本幕府統治建立的標志:1192年源賴朝取得征夷大將軍稱號!澳桓币辉~的含義,日本封建莊園的發展→武士集團的興起
二、阿拉伯國家的興起
(一)伊斯蘭教的產生和阿拉伯半島的統一
1.伊斯蘭教的創立(板書)
1)歷史背景(板書)
阿拉伯半島地理位置(結合地圖分析)
創立背景歸納成三點來理解:a.由于“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所以半島未能實現統一。b.“氏族制度日趨解體,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各部落之間經常發生殘酷的戰爭。c.貴族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和財富,人民為了消除社會紛爭,獲得安定的生活生產的環境,他們都渴望半島盡早統一。這說明統一是當時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共同的宗教信仰能把人們維系在一起,成為人們團結一致的精神紐帶,既然“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是阿拉伯半島不能實現統一的思想障礙,那么,創立一個一神教,用以統一人們的思想,也就成為實現阿拉伯半島統一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大問題了。在這種形勢下,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教蘭教
2)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 (板書)
在阿拉伯半島西部紅海沿岸,有一條通商要道,要道上有兩座著名的商業城市麥加和麥地那(指圖)。7世紀初,穆罕默德開始在麥加傳教。他號召大家都信仰宇宙間唯一的神“安拉”。這種關于一神教的宣傳,有助于打破狹隘的氏族界限,對促進阿拉伯半島的統一,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穆罕默德的說教被集錄成為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豆盘m經》是伊斯蘭教徒穆斯林的必修課。
(小結:學生答出伊斯蘭教創立的時間、地點、人物)
由于穆斯林遭到麥加貴族的迫害,622年,穆罕默德帶領少數信徒出走麥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因此622年后來被定為伊斯蘭教教歷紀元,即回歷元年。要求同學們必須記住這個重要的年代。
2.阿拉伯半島基本上實現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