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全冊學案3
(學習目標)2.3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人新課)
名言“知識就是力量”,你們知道這是誰說的嗎?而知識又從何而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在《談讀書》一文中,培根給我們談了些什么。
讓一個學生朗讀全文,其余的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②這位同學讀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二、自主學習:
學生自讀《談讀書》主要內容。
整體感知——本文的中心話題“讀書”,圍繞這一話題,談了些什么內容?
讀書益處:
①讀書要與經驗互補;
②要講究讀書的方法;
③要根據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選擇。
三、師生互動:
1.本文圍繞“讀書”這一中心話題,談了些什么內容?
(在小組討論之后,讓一部分學生在全班陳述討論結果,老師作點撥補充)
2.精讀課文,在文中畫出有疑問的語句、內容。
3.分小組討論解疑,匯總、對得不到解決的疑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4.進一步研討——找出文中你認為富有哲理的話,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老師可引導學生談對“讀史使人明智……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這句話的理解,并模仿這一句式續寫幾句話。)
過渡:前文重點談讀書的益處,該怎樣讀書呢?有人說,讀書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說應“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該怎么理解嗎?看看馬南邨是怎樣理解的。
5.快速閱讀《不求甚解》,邊讀邊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義
6.學生自主提出有關的問題,分小組研討。
①“好讀書”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關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為什么要反對馬馬虎虎的態度?
③本文主要討論了什么問題,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四、效果檢測
1.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①“見風使舵”新解
②“班門弄斧”辯
③“濫竿充數”辯
(明確: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人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系實際,借題發揮,做到有感而發,有的放矢。“見風使舵”一詞,多用于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 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采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主義的航船向前發展。這樣聯系現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于向權威挑戰” 的新意。“濫竿充數” 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濫竿之所以能充數,在于欣賞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2.討論比較。
兩篇文章在語言上的不同特點:
(1)《談讀書》語言風格平易流暢,靈活地穿插比喻、排比、類比的修辭手法,充分隨意的特點。
(2)《不求甚解》語言平易親切,娓娓而談,用語簡約,生動形象。
談談自己在學習兩篇短文前后的不同感受。
五、 課堂小結:
教師以歸納讀書的方法及教育學生好讀書、讀好書作結。
六、 作業布置:
完成《榜樣學案》閱讀及拓展部分。
七、 教后反思:
語文學案設計: 備課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