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全冊學案3
(3)為起義作輿論準備的辦法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
(①將寫有“陳勝王”的布條置魚腹中,戍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②吳廣在駐地旁的叢詞中,狐嗚呼口:“大楚興,陳勝王。”)
(4)是起義的第一步;接著用。作為動員群眾起義的口號。
(并殺兩尉;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
集體討論填空內容。
[說明]能將上面每個空填準,對課文內容就有了基本理解,教師不需要在這方面作過多講解。集體討論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再讀“閱讀指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了解古今詞義的不同。(完成課后練習五第1題為主要內容。)
涉少時(年輕) 亦死(逃亡) 令吳廣(暗地)
卒中往往語(處處) 將軍身披堅執銳(自己、親自)
要求:為每組配上一句現代漢語,每句中要用上加點詞,然后在句后括號內,注明現代漢語的意思。
[說明]指導學生利用現代漢語詞典,了解古今的詞義有何不同。教師不必細講,學生能按要求做了,就達到了目的。
3.復述課文的內容。
要求:(1)用現代白話復述;(2)復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環節和關鍵之處。可參考前邊所做的填空練習。
[說明]串譯課文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只解決疑難,以此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讀習慣和善于利用注解的習慣。應該說,做到這些,課文大意學生已能明白了。用復述的形式,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基本內容。能夠復述占主要情節,即說明達到了教學目的。
四、 課堂小結
教師根據學生完成作業情況簡要作結。
五、布置作業
課下翻譯第三段。
六、 課后反思:
附:譯文
陳勝是陽城縣人,表字叫涉。吳廣是陽夏縣人,表字叫叔。陳勝年輕的時候,曾經跟別人一道被雇傭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邊高地(休息),悵然地嘆息了好長時間以后,對同伴們說:“有朝一日有誰富貴了,可別忘記咱窮哥兒們。”同伴們笑著回答他:“你給人家耕地當牛馬,哪里談得上富貴啊!”陳勝長嘆一聲,說:“燕雀怎么能知道鴻鵠的凌云壯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窮苦的平民900人去戍守漁陽,臨時駐扎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進這支隊伍,并擔任小隊長。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了期限。誤了期限,按秦王朝的軍法,就要殺頭。陳勝、吳廣在一起商量,說:“如今逃跑(抓了回來)也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為恢復楚國而死,這樣好吧?”陳勝說:“全國人民長期受秦王朝壓迫,痛苦不堪。我聽說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該立為國君,該立的是太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諫勸始皇的緣故,始是派他到邊疆去帶兵。最近傳聞說,并不為什么罪名,二世就將他殺害。老百姓大多聽說他很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擔任楚國將領的時候,(曾)多次立功,又愛護士卒,楚國人很愛憐他,有人認為他戰死了,有人認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們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當有很多人來響應的。”吳廣認為(這個見解)很正確。(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倆的意圖,說:“你們的事都能辦成,能建功立業。不過你們還是去問問鬼神吧!”陳勝、吳廣很高興,(又)捉摸這“問問鬼神”的意思,終于悟出:“這是教我們先在眾人中樹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調條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再把綢條塞進入家網起來的一條魚肚子里,士兵買魚回來烹食,發現了魚肚子里的綢條,本來已經覺得奇怪了。(陳勝)又暗地里派吳廣潛藏在駐地附近被草樹包圍著的詞堂里,天黑以后點上燈籠(裝鬼人),裝作狐貍的聲音,向(士兵們)喊道:“大楚復興,陳勝為王。”士兵們一整夜既驚且伯。第二天,大家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的,互相示意的看著陳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