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全冊學案1
語文學案設計: 總第 1 課時
沁園春 . 雪 備課時間:
毛澤東
學習目標:
1.體會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理解詩歌中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3.詩歌的朗讀。
學習重難點:
1.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想象,理解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2.理解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議論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自主學習
學生預習課文,掃清字詞障礙,體會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明確學習目標(教師出示),思考課后習題一、二。
二、 師生互動
1.創設情景
同學們,在初一時,我們學過了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筆下,冬天的濟南時一塊溫情的寶地。而毛澤東的著名詩篇<<沁園春.雪>>寫的不是某一處的景象,而是整個北國大地的壯麗雪景。其氣勢更磅礴,氣魄更宏大。(簡要介紹詞的創作背景,對體裁和題目作簡要分析:體裁:詞;沁園春:詞牌;雪:題目。)
2.朗讀詩歌
a、聽課文錄音兩遍。
b、找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朗讀。
c、學生齊讀、自由讀、分組讀。
3. 出示預設問題,分組討論詞的上闋
預設問題:
a、詞的上闋中那些句子總寫北方雪景?這些詞句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懷?
b、在對雪景的具體描繪中,“望”字統領了哪些句子?作者望見了那些景觀?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c、“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為什么這樣寫?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d、上闋的末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境?從那些詞可以看出?這三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試用散文化了的語言描敘這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