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全冊學案1
4.小組展示討論結果,教師簡要點評。
5.強調:這是一篇演講稿,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需要有充沛的感情。下面就讓我們全班同學有感情的把課文再朗讀一遍。
三、效果測評
1.給生字詞注音
褻瀆( ) 駢進( ) 旁騖( ) 傴僂( )教誨( ) 承蜩( )
2.解釋詞語并造句
斷章取義:
不二法門:
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孔子的話有何作用?
4.造出本文的論據,并給其分類。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把課文熟悉了一遍,了解了作者的觀點,造出了論據,并進行了分類,下一節課,我們再來理解論證方法及語言方面的特點。
五、布置作業
1.進一步熟讀課文,理解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關系。
2.課外查找有關議論文的常識,造出議論文的三要素,體會三者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總第9課時)
一、自主學習
學生朗讀課文2—8自然段,思考:這一部分可根據內容的不同劃分為幾個層次?
二、師生互動
1.出示預設問題,學生分組討論。
a.2-8自然段根據內容可分為幾個層次?并概括層意。
b.在中心論點之下,作者又設了幾個分論點?
c.作者是如何做到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之間的統一的?
d.把論據分類,歸納文章為證明論點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2.各小組展示討論結果,教師簡要作結。
三、效果測評
1.寫出一句與“敬業”相關的名人名言或警句。
2.聯系現實生活談談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
3.文中在談到“有業之必要”時,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兩個例子加以證明;談到“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時,列舉了四個原因加以證明。參照兩種寫法,根據自己的理解,試著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或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我們了解到一篇議論文應具備的三要素:論點、論據及論證,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了解了論據的分類,以及論證的方法,為我們以后學寫議論文奠定了基礎。
五、作業布置
完成《榜樣學案》本課練習。
六、課后反思:
語文學案設計: (總第10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