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全冊學案1
五、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一、二題。
《雨說》 (第二課時) (總第4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在上一節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作者所塑造的春雨,是一位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作者想借春雨告訴中國的兒童們,應該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體會長者的愛撫,在無憂無慮中快樂幸福的成長。
我們這一節課,主要來欣賞詩歌優美的語言及其豐富的內涵。
一、 師生互動
1.細細品讀,領略詩歌的語言美。
2.出示預設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學習。
a.詩歌的第二節中哪些詞語能充分體現春雨的愛心?
b.怎樣理解第三節中連用的三個“別”字?
c.第七、八兩節詩都寫了春雨要“教你們勇敢的笑”,這其中的“笑”你是怎樣理解的?談談自己的看法。
d.怎樣理解“你們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這句詩?
e.這首詩通篇運用的主要修辭方法是什么?對詩歌的表達有什么好處?
f.閱讀詩的副標題,體會和文章的主旨有什么關系?
3.小組展示學習結果,教師簡要總結。
四、效果測評
賞析鄭愁予詩歌《北峰上》
北 峰 上
歸家的路上,野百合站著
谷間,虹擱著
風吹動
一枝枝的野百合便走上軟軟的虹橋
便跟著我,閃著她們好看的腰
而我鄰舍的頑童是太多了
星星般的抬走一個黃昏
且扶著百合當玉杯
而那新釀的露酒是涼死人的。
1. 找出作者所描繪的主題意象。
2. 作者采用什么修辭手法來描繪野百合?
3. 頑童“星星般的抬走一個黃昏”與描寫野百合有什么關系?
4. 通過對野百合的描繪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心境?
五.課堂小結
圍繞詩歌的意象作結:
意象,簡單的說,就是滲透了詩人情感而有所變形的形象,是主觀情理和客觀形象的融合。
意境,是詩人的情與景、心與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與生活圖景和諧統一的結果。情由景寓,景中含情,品味詩的意境,領悟詩的意境美,主要通過詩中的具體可感的形象來實現。
六、作業布置
完成《榜樣學案》本課作業。
七、課后反思
語文學案設計 (總第5課時)
星星變奏曲 備課時間:
—— 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