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下)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搜集資料,介紹作家。
自由談論。
三 確立
專題 引導學生針對本單元的內容,結合自己的興趣,確定一個研究性學習專題,并和自己有相同興趣的同學組建專題研究小組。 再讀小說,確立或討論專題。
《故鄉》
學習目標
1.能梳理小說情節,找出對人物的描寫,歸納人物形象的前后變化。
2.能結合小說反映的時代,分析造成人物命運的原因,探究文章的主題。
3.學習文中運用對比、議論來突出主題的方法。
4.揣摩文中傳神的細節描寫,背誦積累精妙的描寫段落。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 導入 常言道:“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一提到故鄉,我們的心中便會涌起許多溫馨而美好的回憶:有童年的歡聲笑語,有熟悉的山山水水,有難忘的父老鄉親……你能例舉一些詩詞談談嗎? 例舉詩詞
二 感知 1.組織學生根據“我”的見聞梳理文章的情節,在下面的橫線上補充合適的詞。
故鄉—— 故鄉—— 故鄉
2.在學生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再指名朗讀開頭第1、2段和結尾第84段。提問:你覺得文中的“我”面對現時的故鄉是怎樣的心情?
3.組織學生交流,點撥歸納。 1.聽讀課文并思考問題
2.表述自己的感受
三 研讀(一) 1.千里迢迢地趕到二十年不見的故鄉,不是激動、興奮,而是悲哀。故鄉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才使“我”一踏上故土,就驚呼“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2.組織學生研讀文中描寫故鄉環境的句子,找出寫出景物特點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表格里,并說說哪些詞語用得最為傳神。
故鄉的景 過去 現時
神異的圖畫 蕭索的荒村
思考歸納:景變、人變
研讀有關句段,完成表格內容,體會環境描寫對于反映時代背景、推動情節發展、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四 研讀(二) 3.故鄉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這是“我”所未料到的,因此“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那么曾經的伙伴、鄉鄰們會是什么樣的呢? 組織學生根據表格提示(還可添加項目),分析閏土形象的前后變化。
少年時 中年時
閏
土 外貌特寫
動作重現
生活狀況
精神追求
提取文中信息,完成表格內容。
五 小結 幾十年的歲月滄桑,閏土由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變成一個愚鈍的、麻木的失去了生命力的人;那么,被人稱為“豆腐西施”的楊二嫂如今又怎樣了呢?下一節課我們繼續研討。 共同回顧,明確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 研讀(三) 組織學生研讀文中描寫楊二嫂的有關文字,自行設計表格反應楊二嫂前后的變化。
教師巡視,個別點撥。
組織交流,歸納。 獨立完成表格的設計和內容的填寫。
小組交流。
二 研讀(四) 曾經美好如“神異圖畫”的故鄉如今卻變成了“蕭索的荒村”,曾經勇敢機智的小英雄卻變成了遲鈍衰老的木偶人,曾經文靜端莊的豆腐西施卻變成了尖酸刻薄的圓規。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故鄉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呢? 結合時代背景,聯系課文內容,探討故鄉變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