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下)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二 感知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用簡要的文字復述故事情節。 讀課文,復述。
三 研讀 1.組織學生默讀課文,把課文中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稱呼的詞語找出來。
2.小說前前后后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對于勒不同的稱呼?
3.從不同的稱呼上,反映了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又是如何變化的?請在括號上填上適合的詞。
( )于勒——贊于勒——遇于勒——( )于勒
4. 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變化?從中你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怎樣的人際關系?
5.有人評價“巧妙的構思,曲折的情節”是此小說的一大特色。請再讀課文,就此發表一下你的看法。
交流歸納:
(1)小說運用了插敘,使全文情節曲折動人。
(2)小說巧妙地設置了懸念,連結尾都是一個懸念,引人入勝。
(3)于勒是結構小說情節的線索人物,小說圍繞于勒的命運構成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4)對于勒的描寫是先揚后抑,先虛后實。
(5)課文著重表現了菲利普夫婦的極度盼望、贊美與驚恐、咒罵的對比,情節大起大落。
…… 1.默讀課文,勾畫圈點,找出課文前后對于勒稱呼的詞語。
交流明確:
壞蛋、流氓、無賴;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小子、家伙、老流氓、賊、流氓。
2.再讀課文,梳理情節,探究原因。
3.再讀課文,交流看法,體會小說情節設置的巧妙。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 研讀 1.言行是折射一個人心靈的一面鏡子。請你找出有關菲利普夫婦的言行的語句,并據此為他們寫一份《行為心理鑒定書》。示例:
菲利普 言行 心理或性格
2.你能為他們開一份“心靈處方”嗎?
3.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寫得也很精彩?請找出來推薦給大家。 找出描寫主人公語言行為的語句,分析其心理和性格。
自由發言。
二 拓展 遇于勒是小說中最出人意料的情節。假如菲利普夫婦遇到的是百萬富翁的于勒,他們又會怎樣呢?請根據老師提供下面一段情境,口頭續寫故事。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繼續向哲爾賽島前進。……
父親急忙向我們跑來。“克拉麗絲?克拉麗絲!”他眼睛里放著光,臉漲得紅紅的,像熟透的蘋果。“快去看啊,那個吃牡蠣的極有風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還有一位高貴的婦人呢!”顯然是由于狂喜,父親抑制不住激動大聲說道。“是嗎?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來了!”母親一時不知用什么語言來表達她與丈夫的同樣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們的親弟弟……”
想像作文
口頭交流
三 作業 假如在船上,于勒發現了我們一行,并追了上來,故事又會如何發展呢?請改編《我的叔叔于勒》的高潮與結局。 書面作文。
四 鏈接 向學生推薦關于金錢或親情話題的優秀文學作品:
莫泊桑《項鏈》《漂亮朋友》
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
歐亨利《麥琪的禮物》
高爾基《童年》
《簡愛》《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等 記下書目,課后選讀交流。
《在烈日和暴雨下》
學習目標
1.透過在烈日和暴雨下為生活而痛苦掙扎的形象,認識舊社會城市底層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及其社會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