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第三框 我國的資源和環境問題
第二個問題:請談談我國資源優勢是怎么轉變成了資源劣勢的呢?(意在引導學生聯系"人口國情"來分析理解"資源國情")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這是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太大造成的。把我國較大的資源總量作為被除數,把巨大的13億人口作為除數,所得商就是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它很小。
這樣一說,我們就好理解了。(進一步追問)除了人口因素外,還有其他因素嗎?(意在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還有我國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受到氣候、地形條件的限制。而且,我國生產力水平不夠高,許多資源,如礦產資源還躺在地底下,只有開發出來,才有實際意義(鼓掌)。另外像太陽能、風能等能源我國就利用得不夠,如國外還有太陽能汽車……
第三個問題:以水資源為例,談談我國不合理開發利用資源造成了資源的哪些巨大損失和浪費?(意在誘導學生密切聯系自身實際和社會生活實際,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
學生1:日常生活中,有人洗手、刷牙時不關水龍頭,有的用完水后不把水龍頭擰緊,有的人甚至開著水龍頭"冰鎮"瓜果或沖洗衣物。這些"無意"的行為讓大量的水白白流失。
學生2:全國多數城市的自來水管網存在"跑、冒、滴、漏"等現象,致使水的損失率很大。實驗發現,一個水龍頭如果一秒鐘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漏滴掉360噸水,而全國不知有多少水龍頭在常年漏水。
學生3:我國農業生產大多數采用傳統的大水漫灌,即使是嚴重缺水的黃河流域上游灌區和飽受黃河斷流之苦的河南、山東兩省引黃灌區也是如此。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產單位糧食用水是發達國家的兩倍多,工業每萬元產值用水量是發達國家的一二十倍。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看來,無論是農業生產還是工業生產,抑或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合理、不科學用水、浪費水的現象相當嚴重。
第四個問題:請結合了解到的時政資料談一談:我國目前的資源形勢如何?(意在鼓勵學生關心時政、培養綜合運用課本知識分析說明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學生1:我國西部大開發的總體思路是:"以生態環境保護為根本"。國家對西部的投入將主要放在兩個方面,其中之一是生態環境的保護。這說明我國西部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脆弱已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
學生2:XX年8月19日上午,在海拔3700米的青海省通天河畔,可能是《西游記》中的那個通天河(學生笑),由題寫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揭幕,這標志著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此外,在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有關地區開展了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這些都說明,一方面我國資源形勢嚴峻,另一方面我國已開始著手保護自然資源。
學生3:"四大工程"之一的南水北調工程就是基于我國水資源南北分布嚴重不均而啟動的。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同學們知道得可真不少,做到了"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很好! 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太大,致使人均資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又是我國自然資源的劣勢。"總量大"與“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強烈反差,加之自然資源的分布不平衡,氣候、地形條件的限制,以及多年來開發利用不盡合理、科學,造成資源的巨大損失和浪費,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將長期面臨嚴峻的資源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