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公平 正義 責任教案
第一課 公平、正義----人們的追求
1、公平的含義:
公平意味著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既要承擔應分擔的責任,又能得到應得到的利益。實現權利義務的對等和統一。
2、為什么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失去公平,合作就很難維持下去,更不可能成功。合作時要樹立公平意識,維護合作公平。
3、社會公平的主要表現: 社會為每個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平等地權利和機會,并使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勞動和貢獻得到應得的利益。
4、為什么要維護社會公平?(公平對于社會穩定的意義)
(1)能促使社會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會合作的延續;
(2)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利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
(3)能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社會矛盾,減少或避免社會沖突,利于社會的長治久安。
⑷有利于社會穩定
5、怎樣維護社會公平?(維護社會公平對社會成員的要求?)
不僅靠政府和社會組織的力量,還要靠社會成員的努力。樹立社會公平意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不侵害他人、集體、國家的利益。
6、什么是正義行為,非正義行為?(正義、非正義判斷標準)
凡是有利于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有利于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就是正義行為。反之,是非正義行為。
7、什么是正義制度?制度的正義性?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必須遵守的規則和程序就組成正義制度。
制度的正義性在于,它的規則與程序不是為少數人制定的,而是為所有社會成員的利益制定的。
8、如何對待正義行為、非正義行為?
正義行為應得到贊揚和支持;非正義行為阻礙社會進步,損害公共和他人利益,必然遭到道德譴責或法律制裁。
9、怎樣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①要為人正直
②尊重和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
③按照正義標準對人對事,違反正義標準的事堅決不做,是有正義感的集中表現。
④不傷害他人、不侵害他人的基本權利是正義的最起碼要求,故意傷害他人的身體生命是最嚴重的非正義行為。⑤鄙視和制止非正義行為
第二課 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1、什么是責任,責任是怎樣產生的?
責任是對一個人做或者不做某些事的要求,責任產生于人們的相互關系,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2、責任的來源:養育、承諾、分配、任命、職業、法律、習俗、公民原則、道德原則。
3、身份不同,責任不同。
4、怎樣理解身份不同,責任不同?
(1)一個人處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扮演著多種社會角色,承擔著多種社會責任;(2)一個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責任。責任涵蓋人類生命的全過程。
5、對于責任,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什么?
承擔責任總會付出一定的代價,但人們不能因此逃避責任,推卸責任。積極承擔責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6、承擔責任需要付出哪些代價?
(1)承擔責任需要耗費時間,影響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2)要承受心理壓力,耗費體力和精力甚至有可能影響健康;
(3)可能會使自己的一些利益受到損失;
(4)在危險和危機時承擔責任,還有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
7、承擔責任有什么積極意義?
⑴在生活中承擔責任,能促進自己的成長和發展。①承擔責任會激勵自己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克服困難實現目標;②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得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③增長才干,獲得社會的承認和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