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
每組同學迅速交換意見回答,能說出《青年雜志》即《新青年》的號角作用和陣地作用。請做好準備的同學講解(如果需要,學生可以利用自制或教師提供的投影片,配合講解,增強直觀性)討論得出胡適所主張的文學革命即強調文體形式的革命,同時也注意到文學內容的革命。各組爭相發表見解,通過爭論,共同認識到“提倡民主,反對專制就是提倡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和思想,反對封建獨裁;提倡科學、反對迷信就是學習、運用自然科學知識反對神鬼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就是反對封建禮教、提倡個性解放;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就是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反對模仿古人和言之無物。讓學生迅速交換意見,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學生能圍繞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在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事跡搜集材料、進行講述,教師要予以鼓勵,酌情加星。并對學生準備的各種材料要注意收集和保存。通過閱讀胡適的文章,能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胡適的主張。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和引導。在處理“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時,最好啟發學生談談個人的看法。如學生能夠主動或在老師的幫助下聯系癡迷練習者,教師則要及時幫助學生樹立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的世界觀。從而學習陳獨秀等人反封建斗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作用,激發學生的歷史使命感。指導各組學生出題,組織學生提問。快速記憶,當堂消化。每組準備5道題目,抽其中一組向全班同學提問,及時鞏固。題目能體現以下要點:教師指定的組提問完后,其他組可進行評價、補充。□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處理完練習之后,拿出討論題:“新文化運動是幾個青年憑空造出來的”,判斷一下,這種說法對不對?為什么?①新文化運動興起于哪一年?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什么?③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是什么?④列舉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⑤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能肯定的回答“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并能說明理由。學生能運用知識做出回答。若回答不充分,教師及時引導,使學生對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必然性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一戰的爆發,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看到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開始對西方文明價值產生了懷疑。那么,什么事件使他們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這道曙光指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板書。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是怎樣宣傳它的呢?這會使新文化運動發生怎樣的變化?討論:新文化運動有什么歷史意義?請一學生回答。學生自學,回答: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在北京創辦《每周評論》。使新文化運動發生的變化:從此,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以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民,將革命推進到新時期,新文化運動進入新階段。學生能準確地回答出來。學生通過自學,相互補充,基本能回答出這些問題。若答不周全,教師進行啟發引導或補充。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引導學生結合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聯系近代中國幾股進步思想潮流:①鴉片戰爭后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和洋務運動時期的“師夷長技以自強”等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②戊戌變法時期的維新思想。③辛亥革命時期的民主革命思想。思考它們對封建思想的沖擊力,然后再分析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和作用,論從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