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三國鼎立 教案
請看歷史劇場:①生先自我介紹 ②師作旁白,生表演 ③袁紹和謀士的對話 ④曹操和許攸的對話(再現官渡之戰中曹操、袁紹的心態)表演完畢后,師說:這個短劇不斷再現了歷史場面,而且再現了曹操勝利、袁紹失敗的原因。現在你能根據戰爭過程中兩人的心理素質,找出曹操勝利和袁紹失敗的原因嗎?(生答略)5.在剛才的短劇中,曹操勝利、袁紹失敗的原因非常清楚。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亦人謀也。正可謂:(課件顯示)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為寡謀亡。若使許攸謀見用,山河焉得屬曹家。從上述表演及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袁紹的謀士許攸降曹并建議偷襲烏巢,是官渡之戰曹操取勝、袁紹失敗的關鍵。6.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官渡之戰以后,曹操陸續消滅了袁紹的殘余力量,又陸續地消滅了一些軍閥,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當他得勝還朝途徑渤海邊時,留下了這樣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出示投影)這時的曹操已經53歲了,那么他的“壯心”指的是什么呢?學生回答:曹操意圖統一全國。7.但曹操統一全國,還有一定的阻力,顯示《赤壁之戰前曹、孫、劉勢力范圍圖》一是江南的孫權,孫權在江南苦心經營,百姓生活安定,經濟有所發展,地位日益鞏固;一是依附于劉表的劉備。在2XX年,曹操統一北方的 時候,劉備還沒有立足之地,不久之后卻迅速發展起來,其中的關鍵在于劉備起用了諸葛亮。你們知道三顧茅廬的故事嗎?(生講故事)8.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力量不斷地壯大。2XX年,曹操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天下。孫權、劉備組成五萬聯軍,在赤壁與曹軍展開決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動態顯示《赤壁之戰形勢圖》一起歸納:赤壁之戰時間交戰雙方戰爭特點結果9.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這兩次戰爭的主角都是曹操,卻出現了不同的結局。那么赤壁之戰中軍事上居于優勢的曹操為什么會失敗?(分組討論:從戰爭雙方去找原因)教師總結指出:曹軍長途跋涉,十分疲勞;士兵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不習水戰,而此時的曹操已今非昔比,多次的勝利蒙蔽了他的眼睛,結果接二連三地上了孫劉聯軍的當。[來源:學。科。網]10.教師提問:赤壁之戰發生在陰歷的11月,按一般規律, 在十一月的時候,中國盛行的是西北風,可為什么這時會刮起東南風呢?是不是真的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是諸葛亮在七星祭壇上向上天求來的呢?學生回答:(略)教師分析:由于地區局部因素等影響,在11月份有時也會刮起東南風。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遠的南陽(今湖北襄陽附近),對赤壁一帶天氣氣候規律的認識,比曹、周兩人更深刻、更具體。諳葛亮根據對天氣氣候變化的分析,憑著自己的經驗,準確地預報了出現偏東風的時間。為欺騙周瑜,他設壇祭神“借東風”。這就是歷史真實與小說的區別,小說中加入了虛構的成份,融入了作者個人的感情色彩和階級立場,因此在故事情節設計上難免有“神”化的現象,對人物的評價難免有失偏頗。11.赤壁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赤壁之戰后,三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新變化。曹操退守到黃河流域一帶,不敢再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乘機占領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又向西進占四川。這樣,三個軍閥的勢力相當,誰也打敗不了誰,但又都不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這樣就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