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三國鼎立 教案
12.(課件顯示《三國鼎立形勢圖》)問:是哪三國?請學生到前面看圖回答,生答后教師指出:三國鼎立的局面相對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局面,是實現了幾個大范圍的局部統一,因此是歷史的一大進步。13.下面根據三國鼎立知識一起回答:政權名稱時間創建者都城(今名)魏 蜀 吳 14.三國鼎立局面是東漢未年以來軍閥混戰的結果,也是從分裂割據走向逐步統一的一個過渡階段。并存的三個政權,為了戰勝對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生產。接下來,我們來學習三國的治理與開發。(把學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國,分別介紹三國經濟恢復、發展的情況)在學生介紹時分別出示魏、蜀、吳經濟代表成就圖片。(特別強調:三國時哪一政權和中國臺灣有往來?生答后指出:這證明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數分子妄圖把中國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我們要同這種分裂行為作斗爭。)15.通過三國代表的介紹,我們知道在三國鼎立時期的相對穩定形勢下,各國的經濟都有所發展。所以,三國時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機的時代。這為日后的統一準備了物質條件。三、課堂小結,承前啟后,留下懸念 你從這幅圖中,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指出:在中 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分裂只是暫時的。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最后究竟是誰獨霸天下,問鼎九州呢?我們將在下一課學習。 四、課外實踐活動1.游覽三國名勝古跡──隆中、赤壁,尋覓歷史足跡,開發三國歷史文化。2.小組合作設計三國鼎立示意圖。3.舉辦三國歷史故事會。附學生活動:1.歷史劇場(再現官渡之戰中曹操、袁紹的心態)(袁紹、袁紹的一個謀士、許攸、曹操)(劃線為旁白部分)兩軍交戰,相持不下,袁紹的一個謀士勸袁紹說:“袁將軍,烏巢乃屯糧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我勸將軍派一支部隊駐扎在屯糧處外側,以防曹軍偷襲。”袁紹傲慢地說:“我籌策已定,你休操心!”這時,另一謀士許攸拿著搜獲來的曹操催糧書信,徑直來見袁紹說:“袁將軍,曹操主力屯兵官渡,與我相持已久,后方必定空虛。現在,若分一軍,星夜偷襲許昌,不但可把許昌連根拔起,而且還可生擒曹操。如今,曹操糧草已盡,正可乘此機會,兩路擊之。”袁紹說:“曹操詭計極多,此書乃誘敵之計也。”許攸氣憤地出來,恨恨地說:“忠言逆耳,豎子不足與謀!”許攸見袁紹驕傲輕敵,注定失敗,就去投奔曹操。曹操聽說許攸 來了,高興得連鞋都來不及穿, 就光著腳跑出來迎接,還拍著手笑道:“您遠道而來,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 功了。請先生教我破紹良 策。”許攸說:“攸有一策,不過三日,使袁紹百萬之眾,不戰自破。”曹操高興地說:“愿聞良策。”許攸說:“袁紹軍 糧輜重,盡積在烏巢。公可選精兵詐稱袁將蔣奇領兵到彼護糧,乘機燒其糧草輜重,則紹軍不出三日,將不戰自亂。”曹操大喜。隨后,曹操率5000騎兵,襲 擊袁軍屯糧處烏巢,火燒全部糧草,袁軍軍心動搖,曹操趁勢進攻,大敗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