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2、學生預習課文與資料,熟悉孔子和各學派的思想觀點,做好表演和虛擬辯論的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步驟
1、投影: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地圖,演示本課課題: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2、由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所掌握的歷史知識歸納出:春秋戰國時期五霸爭霸、七雄爭雄,牛耕和鐵器的廣泛使用 引發了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度確立,為思想文化的活躍提供了自由的空間,在投影上演示。
3、在投影上演示本課的教學活動方法,由第一組同學任意選擇投影上的一個按鈕,開始進行教學活動。
二、教學內容
1.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是本課的重點基礎知識之一,主要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從思想領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禮”學說。
教師活動:指導一組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理解孔子的“仁”“禮”的思想內涵,并根據學生閱讀、探討的情況,指導學生明確“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的概念并歸納出孔子的“仁”“禮”思想內涵。
仁:社會人群要互相敬愛、謙讓、和諧相處。
禮:人們的言行舉止要符合社會規范。
學生活動:在學生閱讀探討教材有關內容的基礎上,由學生扮演孔子,再現孔子設壇講學情景。
2.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也是本課的重點基礎知識之一,主要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從教育領域了解孔子,即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
教師活動:指導一組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 引導學生回答出孔子在教育對象、教學方法方面的特點,孔子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
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學習方法:溫故而知新
學生活動:學生以“因材施教”小品表演形式,演繹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3.“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內容和虛擬辯論
鑒于導入部分已有對春秋戰國時代思想活躍背景的分析,這里著重讓學生了解諸子百家中“儒、法、道”代表人物的思想內容,并以虛擬的學生在儒、法、道治國思想辯論會上的一些觀點作為辯論對象,再現百家爭鳴情境,是本課的主要內容之一。
教師活動:將學生分為三組,分別指導各組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 引導學生明白孔子的言論集中在《論語》一書中,他因此也成了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是春秋末年與孔子同代齊名的思想家,著有《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引導學生回答出《孟子》、《莊子》、《韓非子》中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孟子》:仁政,民貴君輕;《莊子》:順應自然,無為而治;《韓非子》:“法制”,中央集權
指導各組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引導學生回答儒、法、道三家學派治理國家的主張分別是什么?分別指導三組學生進行虛擬辯論,再現百家爭鳴情境。
學生活動:共分為三組,通過閱讀教材回答投影儀上事先設好的問題,分別進行虛擬辯論,再現百家爭鳴情境。
課堂小結:以一組同學對今天參加課堂活動的各組按百分制進行評分的辦法進行。
〖課外作業〗以一組同學做如下課外作業:《以儒、道、法三家的觀點談談你對我校校風建設的看法》
教案點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設計了豐富的活動項目,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虛擬辯論等形式充分體會和探討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活躍、文化繁榮的歷史及其內在原因。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強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認識深度。非常有利于學生歷史觀、方法論的形成,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