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1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以豐富、生動的歷史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管仲改革”、“胡服騎射”、“臥薪嘗膽”等歷史故事中認識改革創新、勵精圖治對國家發展進步的推動作用,使學生樹立開拓進取、不畏艱難、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通過講解一系列的爭霸戰爭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和學習古人的智慧和勇敢精神。
二、教學要點
重點:結合歷史地圖,使學生掌握“春秋爭霸”、“戰國七雄”的基本史實;知道齊桓公、晉文公、越王勾踐等重要的歷史人物及相關的歷史事件;以豐富生動的歷史故事,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難點:理解春秋、戰國爭霸混戰出現的原因及影響,客觀辯證地評價春秋戰國時期兼并戰爭的歷史作用。
教學設計
導入:同學們,你們聽說過“老馬識途”的故事嗎?哪位同學愿意上臺講述?(學生繪聲繪色地講述)春秋戰國時期產生了許多流傳千古的成語,你知道的還有哪些?什么是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一段歷史。(板書課題)
講解新課:
一、春秋爭霸
(1)齊桓公稱霸
到春秋時期,周王室地位下降,“禮樂征伐由天子出”轉向“禮樂征伐由諸侯出”的趨勢,周天子越來越依附于強大的諸侯了,于是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腦地位。
同學們,假若你是齊國的國君,要想成為第一個霸主,需要做什么工作?為什么?(出示《春秋爭霸形勢圖》從齊國的地理位置臨海國、資源、人才的狀況,討論齊國發展經濟的優勢。)
師小結:齊桓公率先稱霸的原因:那就是齊國負山面海,是東方的一個大國,有豐富的魚、鹽和礦藏,為其爭霸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其次齊國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提倡節儉,發展生產,改革軍制。這是齊桓公稱霸成功的根本原因。第三,齊國采取靈活、務實的外交政策,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積極開展對外活動。
你是怎樣看齊桓公的“尊王攘夷”的?(“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認周天子的共同領袖的地位,聯合各諸侯國,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對中原的侵擾。“尊王”在當時是一面“正義”旗幟,在此旗號下,齊國打敗山戎,保護燕國;擊退楚國,保護中原,在諸侯國中威望大增。齊國借“尊王”之名,行爭霸之實。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蘭考)召集諸侯會盟,正式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當時周天子也派代表參加,表示認可。
(2)晉楚爭霸
假若你是晉國的國君,要想使晉國能夠迅速強大,成為中原霸主,該怎么辦?
出示《春秋爭霸形勢圖》,了解其地理位置內陸國不利的方面。(離東周王室較近,不能太過分,西有秦國,東有衛國,南有楚國,處于四面包圍之中,唯一的出路就要靠自己發展。)
當晉國發展成為北方一大強國時,南方的楚國勢力發展到黃河流域,利益沖突,矛盾尖銳,雙方進行了一場決戰——城濮大戰。(出示《城濮大戰形勢圖》)
看課本了解“退避三舍”等故事。
晉楚兩國的爭霸戰爭持續了近百年,后來,楚莊王打敗了晉軍,做了中原霸主。
(3)吳越爭霸、秦霸西戎
春秋末年,江南的吳國和越國,也加入了爭霸戰爭的行列。(出示《春秋爭霸形勢圖》和蒲松齡書齋對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先讓學生了解吳越的地理位置,再自學書中楷體字內容,然后講述“臥薪嘗膽”的故事。從中學到要胸懷大志,發憤圖強,艱苦奮斗的意志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