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1
講授新課:
一、炎帝和黃帝
1、相傳距今年代:四五千年前
2、生活地點:黃河流域
3、部落和部落戰爭
黃帝←——————————————→蚩尤
涿鹿之戰
發生地點:今河北涿鹿一帶
4、相傳炎帝和黃帝的創造發明
炎帝:制農具、種五谷、發明醫藥等
黃帝:建造宮室、打井、發明舟船和車輛、指南車等
思考:黃帝對中華民族有哪些貢獻?
1、他提倡種植五谷、馴養牲畜,促進部落的強大;
2、與炎帝聯合,打敗了蚩尤;
3、和炎帝部落結合,形成華夏族。
想一想:歷史傳說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古人為什么要將一些重要的發明記到杰出人物的名下?
歷史傳說被考古資料證明了的是可信的,沒有被考古資料證明的則是不可信的。如黃帝 時期已能建造宮室,種植莊稼,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出現文字等等,是被考古發現的,這是可信的。但說這些是黃帝、嫘祖、倉頡和伶倫個人的發明,就帶有神話的色彩了。遠古時期的任何一件發明或改進,都是累月經年,積無數人之力,經過漫長歲月摸索的結果,絕非一人一時之功勞。將這些重要發明記到杰出人物名下,主要是由于這些人物是華夏族的杰出代表,古人借此表達對他們的崇敬之情。
二、堯舜禹的“禪讓”
1、什么叫做“禪讓”?(歷史上把通過推薦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叫做“禪讓”。)
2、“禪讓”的實質:部落聯盟民主推薦首領的制度。
三、大禹治水
治水方法:“疏”、“堵”結合
治水效果:把洪水引入大海,百姓過上了安康的生活。
鞏固練習:
1、“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惟有我先!”此詩為孫中山先生拜黃帝陵而作。結合此詩與可文內容,談談皇帝時代的歷史狀況,對此你有何認識?
炎黃時代的人們已從事農業、建造房屋、養蠶繅絲、發明醫藥、創制文字、制造車輛等,開創了中華文明,也為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擁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人,我們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驕傲。
2、遠古傳說與歷史事實有什么聯系和區別?(智能開發)
遠古傳說: 在文字發明以前,口耳相傳的、沒被考古資料證明的神話傳說, 是先民對上古洪荒時期歷史的一種夸張的記述,不可否認這里有神話的成分,但不難發現這其中蘊涵著某些比較可靠的歷史資料。
歷史事實:被考古資料證明的、完全真實存在的客觀事實。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課程目標
(一)內容標準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實。知道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過程。簡述西周的分封制度。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掌握夏、商、西周朝代的建立情況以及“國家”的產生和形成的基本知識。歸納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理解西周分封制度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