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1
我國的北方和南方氣候差異很大,這種氣候的差異對原始人類的影響很大。由于人們的生產力水平很低,科學技術有限,人們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限。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和水稻的國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別在北方和南方的種植,一方面說明人們對自然的依賴。一方面也說明無論是在北方、還是在南方,我們的祖先們都創造了燦爛的原始農耕文化。
無論從工具的制造還是生產方面,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民都有了一定的進步,拿著兩個時期的居民住的房子一樣嗎?看課本11頁至12頁。
房屋樣式的不同,也與環境有很大的關系。要定居下來的人們,在北方和南方面臨著不同的問題,北方主要是解決取暖的問題,南方主要是解決雨水的問題,面臨的問題不一樣,解決的方式就不一樣。
小結: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大概了解了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兩個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原始農耕生活特征,現在請同學們說說從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農耕生活中,你看到了什么?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來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以及他們對人類社會物質與精神進步做出的特有貢獻。
第3課 中華祖先的傳說
-、課程目標
(一)內容標準
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史實的區別。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炎帝和黃帝是活動于黃河流域的兩個著名部落的首領。知道炎帝部落和黃帝盟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的主體,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簡述堯、舜、禹的“禪讓”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2.過程方法與能力
通過對歷史傳說和歷史史實進行初步比較,做出分析、判斷和解釋,培養學生搜集相關資料進行正確論證的科學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中華民族的起源,培養學生熱愛自己民族的思想感情,加深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通過大禹治水的故事,知道中華民族是一個堅強、智慧的民族,學習中華祖先身上的高貴品質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懂得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道理,培養正確的環境意識。
二、教學要點
重點:炎帝和黃帝是活動于黃河流域的兩個著名部落的首領;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逐漸結成聯盟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的主體,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認同感和愛國情感是這節課的重點。
難點:“傳說”與“史實”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要讓七年級的學生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區別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通過對這兩個概念的比較,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使學生了解研究歷史的科學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炎帝、黃帝、堯、舜、禹都是傳說時代的英雄人物。他們生活在什么歷史年代?他們為祖國做出過哪些貢獻?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