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1
第2課 精湛的青銅器
-、課程目標
(一)內容標準
以司母戊鼎等為例,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大盂鼎、大克鼎等商、周著名青銅器的形制特征和重要歷史價值。
2.過程方法與能力
通過搜集、展示各類青銅器的外形圖片來感知、歸納青銅器的分類特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品質和資料查詢及初步判斷能力;通過教師對相關分類標準的介紹認識青銅器的分類概況,學會分辨鼎、尊、爵等典型器物;通過使用合范鑄造方法澆鑄的操作嘗試,了解合范鑄造方法的原理和簡單操作,培養學生的全局意識和溝通協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青銅器形制、紋飾、功能的了解,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通過對合范鑄造方法原理的了解和簡單澆鑄操作的嘗試,認識我國古代工匠的杰出才智和協作精神的重要性。通過對商、周著名青銅器的了解,認識中華民族輝煌的古代文明史,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二、教學要點
重點: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是人類進人文明時期的重要標志之一。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大克鼎等商、周著名青銅器。青銅器的使用范圍和分類概況;青銅器紋飾的主要類型、含義、用途;鼎、尊、爵等主要禮器的典型器物型制特征和用途。合范鑄造方法的原理和簡單操的學校應指導學生嘗試使用此法進行澆鑄的操作。
難點: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是人類進入文明時期的重要標志之一;青銅器使用范圍所反映的社會意識與存在狀況;合范鑄造方法的原理和簡單操作。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東面,有我國最大的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這里珍藏著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規模的青銅器——司母戊鼎。你知道這是哪個時代的杰作嗎?青銅器反映了哪些歷史現象?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單元第2課——《精湛的青銅器》。
講授新課:
1、讓學生看書p28頁司母戊鼎的圖片和書29頁的四羊方尊的圖片,了解夏商周青銅器的高超技藝,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分析青銅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藝。
2、老師簡介青銅器的一般制作工藝:
(一)塑模:將準備鑄造的器形先塑出泥模。
(二)翻范:在泥模上翻出外范,在泥模或外范上雕刻所需的花紋。然后,將泥模外表刮去一層做內范,或另外制作內范,內范與外范之間的距離,即為澆注后銅器器壁的厚度。
(三)烘燒:將外范和內范陰干,晾曬后,組合放入烘范窯中烘燒,使之脫水、定型。
(四)澆注:經常是出窯后趁熱澆鑄。從澆注口注入青銅液,待液體凝固后,將外、內范打破,取出所鑄器皿,對器皿的表面加工整理,青銅器便制造出來了。
3、說一說:你是如何看司母戊鼎的鑄造的?
關于司母戊鼎的鑄造給學生的啟示是本課教學的重心所在,建議教師可從以下四個方面:
①器物本身的規模、型制所反映的有關技術和由此體現的人類智慧與協作精神。
②器物用途所反映的社會意識、觀念。此鼎是用于祭祀的,以如此重器施祭,可見商人對神明和祖先的敬畏程度之高。
③器物的社會背景所反映的商代社會階級構成。結合當時的生產尤其是農業生產仍大量使用石器的社會背景,可見當時社會的階級分化已很充分,奴隸主階級聚集最大份額的社會財富構成了青銅器文明的物質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