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戰爭 教學設計
2.清政府在這一戰中又遭慘敗的原因是什么?(李鴻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協,一個是為了“保船避戰”,另一個是為了要過“萬壽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敗導致了戰場上的全面潰敗。)3.戰后雙方簽訂了什么條約?簽訂于哪一年?雙方的代表分別是誰?(《馬關條約》,1895年,[中]李鴻章和[日]伊藤博文。)4.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說明《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指導學生制表填表)項目
內容
分析
影響
《南京條約》
割香港島,
賠款2100萬元,
開放廣州等五口通商,
協定關稅
破壞中國領土完整和主權加重中國的貧弱
列強向中國傾銷工業品,瓦解了中國的封建經濟
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馬關條約》
割遼東半島、中國臺灣和澎湖列島
賠白銀2億兩,
增辟通商口岸,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領土和主權更遭踐踏
中國貧弱更加嚴重,
列強擴大商品傾銷,還直接進入中國生產領域
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5.中國臺灣人民怎樣譴責賣國的清政府?(有人寫對聯“中國臺灣今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揭露慈禧太后和李鴻章之流的賣國嘴臉。)6.中國臺灣人民又是怎樣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徐驤領導中國臺灣義軍同劉永福的黑旗軍在彰化、嘉義等地重創日軍。后因奸細出賣,中國臺灣終于全部淪陷。但是中國臺灣人民在日本殖民統治期間,爭取回歸祖國的斗爭一刻也沒有停止過。)【鞏固小結】1.指導學生當堂完成課本第18頁連線搭配題:
1842年
《南京條約》
割遼東半島、中國臺灣、澎湖列島
1860年
《馬關條約》
割烏蘇里江以東(含庫頁島)
1895年
《北京條約》
割香港島2.布置課后完成的作業:新學案第15頁[自我測評]以及90~92頁“單項選擇”11、12、13題,“連線搭配”題,“想一想,說一說”題。3.提醒學生預習第5課《八國聯軍侵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