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營養
3、從實驗得知唾液對淀粉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
(七)課堂反思
本節你學到那些知識?學會些什么方法?
(八)課后作業
完成課本思考與練習1至2題。
(九)板書設計
一、消化系統的組成
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肛門
2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
二、食物的消化
1演示實驗:
消化的概念:
2活動: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結論:淀粉能被唾液消化
十、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 自學指導與學生方法
依據:根據《新課程標準》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使學生掌握食物在口腔、胃、小腸中是如何消化的,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以及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復習指導(一):認真回憶上節學過的內容,想想2分鐘后回答:
1我們上節做了個什么探究實驗?
2得到的結論是什么?
自學指導(一):認真閱讀第12至13頁的內容,5分鐘后回答:
1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分解為 。
2食物中的蛋白質被胃液的 分解。
3在小腸內淀粉、蛋白質、脂肪最終被消化為什么物質?
4為什么小腸是消化的主要部位?
自學指導(二):認真自學14頁的活動及圖和小腸的內容,6分鐘后回答:
1什么叫營養物質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2小腸有那些結構特點?
3為什么說小腸是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
二、 教師精講
1根據自學指導1:教師講解食物在口腔、胃、小腸內的消化,通過引導討論歸納出淀粉、蛋白質、脂肪最終分解成什么。
2根據自學指導2:教師展示掛圖,指導學生觀察小腸的結構,并組織學生對實驗過程和觀察結果進行交流,最后歸納出小腸的結構特點。
三、 當堂訓練
1食物進入口腔后,淀粉在口腔內由唾液 分解為麥芽糖,形成食團。
2小腸是 食物與 養分的主要部位,在小腸里淀粉最終分解為 ,蛋白質最終分解為 ,脂肪最終分解為 和 。